公鸡

苏轼少有写思妇的宋词,偶作一首不用思

发布时间:2022/9/29 0:21:28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a5city.com/

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写思妇的诗词。从《诗经》当中就已经有这样的文化传统,也难怪后世的诗人们继续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三国时代,曹丕,曹植都有相当数量的这类主题的诗作。盛唐李白白居易更是如此。

这些诗人词人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描写的都是用眼睛看待的这世界上的万物。景色之美、离愁别恨、家国情怀、千古兴亡等等,都在诗歌中有所展现。而作为思念当中的女子形象和心理情感,在他们看来或许更值得人们细细琢磨。

由此他们的很多诗作都在反映这类主题。到了北宋的时候,婉约词的发展以及柳永,周邦彦、吴文英等人的词作,更是深化了这一主题的拓展。不过对于苏轼来讲,他的诗词更多的抒发人生感慨,抒发身世之悲,反倒是对于这一类主题的词作并不多。

偶然创作的这一首写思妇的诗词,全文没有用到一个“思”字,却无一字不带写“思”。且看全文: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这首宋词的题目就是《谒金门·秋夜》,显然写的是秋日一个夜晚当中,对思妇夜不能寐的描绘。“秋帷里”,在这个秋日夜晚的纱帐当中,“长漏伴人无寐”,计时的更漏滴滴答答,声音很有节奏。与之相对的是那个陷入思念的人夜不能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枕头变慢慢的变得冰凉。带着绸缎的被子也已经盖在了身上。在这样的一个秋夜,周围的空气早已经变得冰凉,床上也是一种秋天的气氛,更何况秋在心上就变成了悲秋之愁,以及还有对远行人的思念。

“晓色又侵窗纸”,抒情主人公一夜未眠。早晨的时候晨光已经刺透了窗纸照进了房间当中。“窗外鸡声初起”,窗外的公鸡已经打鸣,又一日的白天就要到来了。由此可知抒情主人公满腹的思念,就在这漫漫长夜消耗殆尽。

“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断断续续的还有鸡叫声渗入到耳边。慢慢的天都已经开始亮了,但是鸡叫声还没有停息。

通读这首宋词,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篇幅在写鸡叫声,其实反衬的是抒情主人公的一夜未眠。全文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思念,秋夜为什么会感到寒冷?一方面是因为秋天却是来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温暖人的陪伴。由此,这种思念和伤感渗入到骨髓,让抒情主人公一夜未眠。

而对于鸡鸣声的描绘,更是在深化这种思念得痛彻心扉。深夜中找不到安慰,任何的动静都能进入耳朵当中。所以对于鸡鸣的描写,实际上反衬的是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空虚。

整首宋词虽然表达的是抒情主人公的思念,但是没有一个字用到了“思”这个字眼。但是品读其中的词句,每一个字不都是在写抒情主人公的思念之苦吗?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