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历史 >> 为什么鸟儿在天亮之前叫得欢,在天亮后反而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今年的十一假期的第一天与中秋节正好是同一天,所以相信许多小伙伴跟我一样都选择了回农村老家度过假期。远离城市的喧嚣后,农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气清新,而且在老家晚睡晚起的习惯了瞬间被改变,每天晚上吃罢饭后,9点左右家人都休息了,秋天夜晚的农村很凉也很静,偶尔会传来几声蛐蛐的叫声。由于睡得着,早上6点左右就自然醒了,其实从五点多时,就能听到两种动物的叫声了,一种是大公鸡间歇的打鸣声,一种是小鸟们叽叽喳喳密集的叫声,而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天蒙蒙亮的时候鸟儿么叫得非常的欢,等到天亮以后反而不怎么叫了呢?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天的观察和鸟儿的习性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黎明前是什么鸟在叫?
其实,看到网友的这个提问已经好多天了,一直没有急于回答是因为想趁着国庆假期好好观察一番。于是经过了几个清晨的观察,我先确定了早上都是什么鸟再叫。
首先,“喳~喳”叫的声音通常离我们的居住地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这是喜鹊的叫声,它们通常栖息在村子周围或者农田里的大树之上,但是,由于它们的叫声分贝比较大,即使1公里外都能听到。
其次是麻雀。除了“喳喳”叫的喜鹊外,我们经常听到的“叽叽喳喳”的声音都是麻雀发出来的,作为除了燕子以外,最亲近人的野生鸟类,麻雀在人类居住地安家、觅食、生存。尤其是最近正好赶上了秋收,许多农户会把自家的玉米晾晒到家门口,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麻雀群在附近觅食。而黎明前,鸟儿的叫声,大都是它们发出来了,它们在树上、墙头、电线杆上肆无忌惮的“一展歌喉”。
鸟儿为什么在黎明前叫的欢,天亮之后就很少叫了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鸟儿的习性以及它为什么会叫?
鸟儿的习性
无论是喜鹊还是麻雀都是雀形目下的鸟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性,那就是群居。不过它们的群居习性不像狮子群居一样始终都待在一起。由于它们属于昼伏夜出的鸟类,所以当夜幕降临之后,它们会各回各家(喜鹊),而麻雀则是有的回到自己的巢穴,有的没有巢穴与几个小伙伴一起找到一处可以遮风挡雨的破房子里暂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在一些废旧的老房子里找到许多麻雀的原因)。但是,到了白天,它们就会成群,与大多数的群居动物一样,麻雀也是有“麻雀王”的,通常我们看到一群麻雀中,站的位置比较高,喙下羽毛特别黑的大个体麻雀就是这个麻雀群的“首领”,一般情况下都是成年雄性个体,它占据了最佳的位置,当有食物时,它们会第一时间到达食物附近,并且占据有利位置。
鸟为什么会叫?
对于群居的鸟类来说,叫声其实就如同我们人类讲话一样,是一种交流的方式。鸟类的叫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鸟鸣和鸟啭(zhuan)。这两种叫声的区别就在于:鸟鸣是简单的鸣叫,比较的短促,而鸟啭则更加的婉转且悠长。通常鸟鸣是鸟群成员间交流的方式,它起到提醒的作用。在鸟群觅食时,总是有鸟儿负责守卫工作,它们会通过转化鸣叫的声调来提醒其他成员是否有危险。而鸟啭则大都用来吸引异性,所以鸟啭大都在鸟儿繁殖的季节才能够听到。
以上是鸟叫的大多数原因,或交流或求偶。
鸟为什么在日出前叫得欢?
在日出之前,鸟儿不喜欢睡懒觉,因为它们对光线的捕捉非常的敏感,所以当旭日从东方露出一点时,它们就醒了,这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还是以麻雀为例,它们是群居的鸟类,但是休息时比较的分散,所以一部分先起床的麻雀就会站在高处鸟鸣,这是用来提醒其他族群的成员该起床了,而且起床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因此,这几天清晨观察麻雀,它们都是由少到多的,而且直到族群集合到一定数量。也就是说,鸟儿在日出前叫的还,其实是在集合。当集合差不多了,也天亮了,所以它们就很少集体叫了。
其次,在天亮之前,人们都在梦乡之中,这段时间是非常安静的,这时候鸟儿的叫声就显得格外的大。当人醒了开始活动时,各种人类制造的声音就会将鸟叫压过去,再加上它们也忙着觅食,所以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零星的几个放哨的叫声。
总结
我们经常听到的鸟叫大部分是来自于麻雀,这是因为麻雀是最经常出现在人类生活区域内的鸟类,而它们有着昼伏夜出和群居的习性,由于栖息地分散,所以在黎明前它们会集体的鸣叫召集族群成员,而此时,环境非常的安静,它们的叫声也格外的明显。等到天亮以后,鸟儿集合完毕开始觅食,只有少量负责守卫的鸟儿叫,而此时人类活动制造的噪音也多了,自然就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