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小沈阳说的对,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品都是

发布时间:2022/11/18 1:46:23   

今年一月份,许久未有消息的小沈阳上了热搜。原因是在节目中小沈阳指出现在小品形式单一大多是“喜头悲尾”(言外之意形式太过主流),他觉得自己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逗笑观众,于是决定放弃小品。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小沈阳的这番言论是很有认同感的,不知从何时起不管是春晚舞台上还是喜剧类节目,内容都是先喜后悲主流观念太强。

只不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发现新出的电影、电视剧越来越难以看下去。我只当作是跟不上时代潮流,毕竟我也不能要求艺术作品每一样都符合我的口味。

但是小沈阳的这番话让我知道,原来也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很多人也是不喜欢现在的艺术形式的。在这之前我一度认为这些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不可别提起……

那么关于春晚和小品为什么从节日主角变成可有可无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①时代趋势: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时,每年的流行词有一半是在春晚中出现的,比如:“不差钱”、”下蛋公鸡“、”我这心啊拔凉拔凉的“、”此处省去几个字“……

这些词现在看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可近几年有什么流行词是通过春晚流行的吗?并没有。

最近几年可以说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短视频、游戏娱乐远胜于之前。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春晚是流行词的起源地,现在春晚却在用着大家今年用腻了的陈年老梗,只会让大家觉得无趣。“

年爆火的《不差钱》

②信息爆炸:我们上面提到了这点,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期,每天就可以接触到无数的新闻热点、奇闻异事。所以对于春晚的期待大大降低,甚至于说觉得春晚对于现在而言有那么一点”老土“。

举个例子:在以前大家看电视、看小品杂技,都是等电视播出或者重大节日才会有。而播出的精品大多来自春晚,所以春晚也代表着今年老百姓的娱乐节目可以更新换代了。

而现在不一样了,我想看哪个电视去网上搜索就可以看到,可以选择哪一集还可以调整进度条。这样的操作在以前是要专门调到点播台打电话花钱才能做到的。所以科技使我们获得娱乐的途径变得多样轻松,同时也使得春晚小品没那么具有吸引力了。

说一个最直接的,现在我们刷的短视频中就有不少搞笑有趣的段子,我认为现在春晚有些表演的节目甚至比不上一个制作精良的短视频,舞蹈歌曲的创新或者诚意都不如网红的一场直播(对于春晚假唱现在已是默认的规则,可我想听的是歌手现场发挥真唱。不然我看节目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为什么不去看MV或者听歌软件?)。单讲质量的话,我认为现在的节目确实不值得人们对他抱有多大的期望。

超级推荐的《风吹麦浪》,即使现场有瑕疵但我非常喜欢!

③同行内卷:要说现在娱乐虽然是很多,但春晚小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没有同行的衬托的话

《欢乐喜剧人》我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闻,作为几年没看过主流小品的我来讲,当时看到这个节目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可随之而来的是一大串疑问:“小品明明可以很好笑,为什么现在主流舞台上看不到这样纯粹让人开心的作品了?””像包袱笑料这种是要出其不意才会有效果,这些好笑段子都用在娱乐节目上了,那以后岂不是作品越来越差?“

我觉得我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欢乐喜剧人》之后也出现也很多类似的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也出了很多季,但我始终认为那是一个高峰,起点定的太高是没有办法超越的(期望值太高,观众越看越失望)。说白了就是之前做的太搞笑了,再出新的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了,春晚的小品也就不会被凸显出来了。

所以这些喜剧节目一年可以开50档,可春晚每年一次。喜剧人把精力都放在做其他节目上,到了春晚自然没有出彩的想法。可春晚现在要的不是让人开心,而是传播正能量、心灵鸡汤、宣传廉洁清正,只要方向正确加上”喜头悲尾“,是很容易过的。

④没有坚持原则的人:我记得最开心的几届春晚是由哈文导演指导的,那时舞台还没有那么高端,技术手段也远不如现在。可就是那时,有大批的歌手坚持真唱即使效果没有那么理想,我相信这和导演的职业操守是有关的。因为现在春晚假唱绝对不是所有的歌手在逃避,只是一部分有话语权的人怕现场发挥出错他们担责任,于是牺牲节目效果可能的上限和灵动性,换来节目成果的稳定。

然后就是老生常谈的娱乐内容大方向,由于其他题材容易不过审或者不符合现在倡导的社会价值观,又或者纯粹觉得作品内容没有上纲上线。所以为了拍马屁、标榜自己,创作者或指导者就会舍弃原则去一味的走”新闻联播式“的套路,这样一来节目是中规中矩了,但如此平淡乏味的内容又怎么会让普通大众所接受呢?

⑤没有明确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大型晚会,春晚可以说是权威、是风向标!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以前的导演不论是春晚还是电影都是力排众议,把真正好的东西奉献给大众,这过程肯定有骂声(再好的作品也有看不懂的人,也有不买账的观众)。哈文导演是我最喜欢的,我认为作品质量、用心程度最高的了,但是当年春晚结束也背负了不少骂名。

以至于有几年的春晚导演顶着很大压力上的,但他们仍然坚持本心,他们知道春晚是一个标杆、是全国的风向标,他们要把最好的留下来。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大众,一味地去讨好群众。

难怪现在的网友说”以前是谁上春晚谁红,现在是谁红谁才能上春晚。”可见现在春晚已经没有当初那种行业风向标的自信了,也可以说就连他们自己都忘了自己的定位了吧。

节目《俏夕阳》风格大胆创新,我至今印象深刻

⑥受众问题:我们小时候看春晚是因为家里大人看,家里大人看是因为传统。现在的大人已成老人,他们已然会看春晚,但长大的我已经不看了。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孩子们,他们本来就没有看春晚的传统,加上游戏和其他娱乐的作用下看的也是一小部分。

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春晚的选人却出了问题——理论上受众应该是老年人或中年人,春晚演出嘉宾应该是老一辈的艺术家或民间戏曲一类。可我们现在看到,春晚上请的都是所谓的小鲜肉、流量明星。不要说长辈,现在很多明星我都不认识了,你让一个一个的爷爷奶奶做电视前看那些脸上三寸粉的小鲜肉又蹦又跳,那是多讽刺的画面啊。

说白了就是导演请流量明星讨好年轻人,但年轻人不想看的不会因为某个明星出现了几分钟就去看电视。不喜欢这副舔狗的嘴脸可能是我给自己不看春晚找的最合适的借口了吧。

郭德纲说过;“如果一个搞笑的节目他不搞笑,那他就太搞笑了。”还有一句:“观众们看你是为了开心快乐而不是来找人上课的。”

我现在看各种小品就像被人强行按在电视前看了一晚上的感动地球一样,我是来找开心的,不是来找不自在的。

总结来讲,春晚和小品的没落我认为是时代加速的必然。但没落到现在这种地步,绝对不是他应该有的结果!

你还记得春晚那些经典的语录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2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