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多部新作探索新声,助推中国萨克斯管发

发布时间:2023/8/6 22:51:47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paisufa.com/

11月6日,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成都)研讨会萨克斯管作品专场音乐会“穿越太阳树的眼”在崇州街子古镇溪云书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如期上演。作为研讨会的大轴音乐会,这些曲目既具学术性,又有兼顾可听性。音乐会由四川音乐学院萨克斯管教授李雨生组织发起,演出了四川音乐学院杨新民的《街子夜曲》萨克斯管与钢琴、哈尔滨音乐学院张兆宇的《随想曲》、四川音乐学院郭元的《穿越太阳树的眼》、首都师范大学高平的《旋动的影子》、陕西师范大学张智军的《西北赋》、四川音乐学院邹向平的《纤夫之歌》。这些作品作曲技巧、语言风格各异,有民族风格、现代风格;编制不同,有萨克斯管独奏、萨克斯管与钢琴、萨克斯管四重奏,其中更有5部世界首演作品。音乐会作品的委约者李雨生表示:“近年来,中国萨克斯管新作品的创演发展朝气蓬勃,在管乐器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多部新作探索萨克斯“新声”

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UnterSaxophoneQuartet通过视频录播方式首演温德青《村野》

音乐会上有5部作品为世界首演,其中包含三首萨克斯管四重奏、一首无伴奏独奏作品和一首萨克斯管与钢琴作品,几部异彩纷呈的新作可以看出中国作曲家对萨克斯管这件乐器所作的探索。

作曲家温德青的萨克斯管四重奏《村野》此次是世界首演。《村野》最大的特点是把现代音乐和生活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温德青表示:“正当寻找灵感之时,好友长笛演奏家克拉拉·诺瓦克娃(ClaraNovakova)发给我一个她在农村度假时的录音,里头录有鸡鸣狗叫之声,尽显乡村日常之生机盎然。这唤起了我儿时对家乡的记忆。我生长在福建闽北水吉镇,养家禽是我那时的主要家务之一。当时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公鸡与母鸡的声音,而非音乐。于是,我想把鸡鸣声转化为音乐。这首乐曲以四重奏中每件萨克斯管的三个复合音集(共有12个)作为主要音响材料。装饰性的长线条似乎是公鸡骄傲的晨鸣,节奏性的重音错位与不同速度的对位可以想象为母鸡下蛋后得意的喧哗。”作品意蕴了自然的美妙、村野的情趣、儿时的欢乐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要为一件乐器创作作品,必须对乐器性能有足够了解。为了创作萨克斯管四重奏,作曲家郭元特意买了许多关于萨克斯管演奏法的外文文献研读。《穿越太阳树的眼》创作于年,郭元表示:“创作之初,为了更好把握萨克斯管的音色和技术特征,我多次和演奏家们进行交流,融合了很多现代萨克斯管的技法,如泛音、微分音、音色颤音、音程及和弦演奏等。”

乐器组合特性上,木管乐器萨克斯管重奏可以达到铜管重奏融合统一般的效果,郭元表示:“我把四件乐器当作是一件乐器来构思,强调音色的整体性。”音乐意象上,郭元受到距今四千八百余年的三星堆文化和距今三千多年的金沙文化遗址文物的启发,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金沙的太阳神鸟金饰正是他所生活的巴蜀大地上璀璨的文明之光。

另一方面很有趣的是,对于乐器的陌生而造成的好奇有时可以产生“间离化”的创作效果。对于萨克斯管四重奏的编制,高平在年成都街子萨克斯管中国作品创作论坛上的发言中就曾谈道:“我带着无知和好奇开始想象。”此次首演的高平《旋动的影子》是一首三乐章的作品,正是在那时开始构思的。

作品呈慢-快-慢的基本布局,贯穿了一些和声和音调的素材,影子般幽冥的意象是统摄全局的要义。在这部作品中,每个乐章有自己的特定状态:第一曲是旋动的状态,但是慢动作;第二曲也是动态,富有速度感,但同时兼有像拉长的影子一样的线条,是动静相成的;尾曲总的讲是静态,但有哀歌的色彩,有内在的张力。高平表示:“我听过一些萨克斯管四重奏的作品,但对这个编制不算很熟悉,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晚近的组合,没有如弦乐四重奏那样繁多的历史案例。这对创作有利的一面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邹向平的《纤夫之歌》的素材来自一段“老掉渣”的川江号子,但运用了诸多现代技法。张兆宇的《随想曲》创作于年8月,是作者在夏末初秋时节对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作品。作品通过不同音乐材料之间的对比与融合,表现了夏末初秋时节自然景观的丰富与包容。这些新作品展现出作曲家多样化的技术与趣舍万殊的审美趣味。

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双向奔赴

随着李雨生等中国萨克斯管演奏家的推动,萨克斯管的创作、表演与接受正在互融,演奏家乐于演出萨克斯管新作,而听众也乐于聆听,有些新作品还在不断地演出实践后出版、进入教材。另外,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些作品在不断的打磨、演出中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作曲家杨新民创作的《街子夜曲》今年即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街子夜曲》作于年,受成都·街子萨克斯管艺术季组委会委约创作。处于对定向委约中四川街子元素的考虑,我将主题设置为四川清音风格的音调,这些曲调在四川当地是深入人心的,就演出效果看也确实有着很好的反响。”这部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傍晚的意象,采用古典与印象派结合的风格;中段用四川清音的材料进行了爵士乐风格的仿写,形象地描绘了开放包容的四川多彩的夜生活;经过通宵达旦的狂欢,第三段来到千年古镇的黎明,悠悠怀古之情伴随着清淡空灵的织体油然而生。

除此以外,这些作品的呈现都离不开作曲家与演奏家充分的沟通与细致的打磨,只有两者的“双向奔赴”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精品。萨克斯管并非管弦乐团中的常规乐器,作曲教学中的配器法课并没有很多的介绍,中央音乐学院萨克斯管教师盖群表示:“平时教学中涉及到的中国作品确实不多,这次机会十分难得。”受疫情影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金旋律萨克斯管组合的四位成员,等到终于可以进入琴房排练郭元与高平的作品时,已经距离演出不到10天的时间。盖群表示:“有幸接受音乐家的作品委约演奏,是对演奏者水平的极高认可与信任,郭元与高平作为业内知名作曲家,其作品首演意义更加非比寻常。有过音乐排练经验的人可以体会到,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高水平作曲家的现代作品,其难度可想而知。”

温德青的《村野》,是一首对演奏家而言极具挑战性的作品。为了追求十足的完美,李雨生想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亚裔萨克斯管教授林建宽和他执教的四重奏组。林建宽表示:“由于温德青的这首作品在技巧和节奏运用上相当复杂,为了达到《村野》的效果,同学们刚收到谱子时,首要任务是先把各自的声部搞清楚,然后才试着把整首曲子慢慢组起来。有些同学对于一些现代的技巧,尤其是多层和弦音,也需要即时锻炼。在合奏时大家也遇上许多难题,尤其是在把各种不一样的多连音叠层起来时,各个声部同时需把握着稳定的速度。不过一旦大家对于曲子的构造熟悉之后,接下来就比较容易一些。之后温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线上排练,经过他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指导,让大家了解作品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整首曲子就慢慢成形了。”

中国萨克斯管作品需要“双向发展”

谈及中国萨克斯管作品的发展,李雨生表示:“尽管有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然任重道远,中国萨克斯管的新作品创作还需要继续‘双向发展’。”

何谓“双向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创作学术性质的现代作品之外亦要有传统风格的作品。拥有木管的灵动技巧、铜管的金属音色——萨克斯管在今天的西方已经成为先锋派作曲家最青睐的管乐器之一。李雨生表示:“现今在西方,萨克斯管的新作品创作数量可以说在所有管乐器之中是数一数二的。而自阿道夫·萨克斯发明萨克斯管以来,有格拉祖诺夫、米约、尤金·鲍扎等作曲家为萨克斯管创作了许多旋律优美的作品。而中国萨克斯管并没有走上全面发展的路,我们的民间元素和萨克斯管的碰撞可以说还没有尝试过,无论从受众还是探索性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这条道路。”李雨生曾邀请知名萨克斯管演奏家克罗德·德朗(ClaudeDelangle)几次来四川讲学、举办音乐会,最后一次这位演奏家竟然特意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移植到高音萨克斯管上演奏,令听众耳目一新。那之后许多中国萨克斯管演奏家才开始争相演奏这部作品。“外国人来中国举办音乐会总是问我们有没有带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我们在这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李雨生表示。

此次演出的许多作品也贯穿了这一观念,在《街子夜曲》创作时,李雨生便希望杨新民能创作一首风格上雅俗共赏,技术上能让萨克斯管学习者演奏的作品。杨新民表示:“这部作品的学术性并不是那么强,我个人的创作风格也是跨时期的,是考量技法之新、旧、简、繁,不拘一格,不囿于一隅的。古典、浪漫、现代、民族民间的题材和风格都可以在我的作品中听到,我把我自己看成一位手艺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为大众接受与喜爱。”

作曲家张智军的萨克斯管与钢琴作品《西北赋》也是一部从民间风格入手的作品,这部作品以西北传统音乐的“do-re-sol”三音列为核心材料,通过十余次不同性格的变奏,塑造出一幅幅高亢、热情、粗犷,又委婉、含蓄且悲情的黄土地人喜怒哀乐图。作品呈现为“散慢中快散”大曲特征的多段体结构,充分展现了萨克斯管抒情的音色本质,又融合了多种现代演奏法,给予作品饱满的时代性气息。

对于中国萨克斯管新作品的创作,郭元表示还应该有更多委约创作。郭元曾留学日本,而日本正是亚洲的管乐强国,他表示:“日本出现了很多萨克斯管新作品,他们的萨克斯管演奏家经常委约作曲家创作新作。委约既是一种契约精神,更是一种态度,有了委约,作曲家和演奏家都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作品。只有如此才有产生精品的可能性。”通过几次萨克斯管作品的委约创作,郭元对这一乐器的性能有了更深的了解,除却这部作品,他还为萨克斯管四重奏写过四重奏《创造太阳鸟的眼》、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太阳鸟的无穷动》,他的一部萨克斯管四重奏新作也正在酝酿创作中。

林建宽认为:“当今中国的萨克斯管作品还没有普及到国外,或者成为国际各大比赛的曲目。比赛指定曲目是很多作品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外国萨克斯管演奏家对于中国的曲目很少有机会认识与接触。这次我的学生们有机会演温老师的作品,算是少有的经验。大家的反馈都很正面,这是好的开始。在音乐历史上,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关系都是需要互动的。根据我的了解,中国有很多萨克斯管演奏家在致力于推动萨克斯管作品创作,比如李雨生老师和他的团队就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需要继续培养出国际级的萨克斯管演奏家。各个乐器都一样,需要有知名的演奏家演中国的作品,才能让中国的音乐走向世界,普及于各国的音乐学院、国际大赛,以致成为萨克斯管的经典作品。我们每个人都能出一份力量,希望大家继续往这个目标前进。”

另外,学术研究的产出与学术活动的举办亦需加强,李雨生表示:“我之前带了一个来访学的美国学生潘儒思(JasonPockrus),他的博士论文题目竟是《萨克斯风在中国的历史表现与发展》,他梳理清楚了许多我们之前都没搞清楚的事情,研究做得好。我们中国人自己一定也要有人做这方面的事,要有所建树,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他表示,“现阶段中国的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中,因开设萨克斯管专业时间短,萨克斯管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在办学术活动上很难在学校中争取到很多的主动权。相信这样的问题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师资力量的壮大会得到改善,也希望音乐界与社会能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5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