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黑发不知勤学早,古代那些勤学之人后来成就

发布时间:2022/10/2 14:51:4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以儒家思想为大背景的中国古代,“勤”之一字所占的分量无疑是巨大的。那古代那些勤学之人后来成就如何呢?

1.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很多人以为悬梁刺股是一件事,其实是两个人,两件事,分别是孙敬和苏秦。

“悬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晚上为了不让困意影响到自己学习,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者,在当时江淮以北一带经常有不远千里来求学的学子来求解学问。

“刺骨”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几番周折,到过好多地方都没有得到重用,穷困潦倒,回到家更是“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同样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也和孙敬一样,犯困了,他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后来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2.凿壁偷光匡衡

匡衡出身的匡家世代务农,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后来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白天下地干活,没空读书,只能晚上读书,但由于贫穷,买不起灯油,怎么办呢?突然有一天晚上背自己白天看的书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便用小刀把这个缝隙凿大,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后来历任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一直做到了丞相之位。

3.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同样,囊萤映雪说的也是两个人的故事,车胤和孙康。

“囊萤”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映雪”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4.闻鸡起舞祖逖、刘琨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5.牛角挂书李密

隋唐时期,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后来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上几件事对于整个历史来说不过冰山一角,但其中的主人公个个都成了名传一时的大人物,现在的我们是否也有所启发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6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