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没有办法是个伪命题,具备这种思维,让

发布时间:2023/4/13 17:18:03   
北京治青春痘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在你办公的时候,突然冲进来一名员工,怒气冲冲地跟你说:“我要涨工资,要是不涨工资我就不干了,我的压力太大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给他涨工资,或是直接拒绝?如果同意涨工资,总感觉是自己亏了,不同意的话,员工原本就很激动,受到刺激不一定会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可能会让事件更加恶化。

既然怎样都不对,那我们是不是没得选?当然不是。我看到最好的答案是:先安抚这位员工,了解他的压力和面临的问题,帮助员工对手里的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分配给他更多的客户,委派更多的工作。

员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且看到了工作的希望,最终因为老板多分派工作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公司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效益,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

通常我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种:“打”或者“逃”,要么打败对方,要么自己被打败,这使得我们经常会陷入到非A既B的困境地里不能自拔,可如果具有“第三思维”,结果就会全然不同。

第三选择的核心是创造力,它来自于双方的共同意愿,不是来自任何一方的妥协。

沃尔玛曾是世界第一大连锁超市,在发展初期,沃尔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不断的压低进货的折扣,让供应商们苦不堪言。

全球最大的日化用品制造商宝洁也是供货商之一,双方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不断的发生冲突,还一度陷入了冷战。

这使得宝洁产品的销售在美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沃尔玛也经常被爆出“压榨供应商”、“恶性竞争”的丑闻。

最终宝洁公司的副总裁决定打破僵局,与沃尔玛的老板进行了会晤,双方达成共识开始了新的合作。

这次的合作沃尔玛的宝洁纸尿裤商品周转率提高了70%;保洁公司的纸尿裤销售额提高了50%,达到了30亿美元,第二年这个数据上涨了20%。

如果按照“打”或“逃”的思维,要么就是沃尔玛制服宝洁,要么沃尔玛抬高进货价格,可不管结果如何,总有一方面临着利润受损。

第三选择意味着双方协同达成一个更好的结局,那怎样实现第三选择呢?自然有一系列的思维模式来引导这一过程的。

1.跳出来看自己,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

大家在开车的时候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车开得好好的,忽然侧边过来一辆车别了一下自己,我相信已经有人开始生气了,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是开好自己的车,还是追赶那辆车,非要别回来才甘心?为什么哪怕我们冒着危险都要去追赶他,然后别他一下呢?因为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被情绪掌控,因此你做的很多事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后就会陷入后悔。

除了被情绪主导,我们还经常我们的身份、派别等标签主导。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双标”,闺蜜给你看一张帅哥的照片,你刚跟闺蜜夸完他帅,如果这时你闺蜜说:“这是我前男友”,你就会反骂他一句“渣男”。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标签、系统或者情绪,这些经常会挟持着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当我们找到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提醒自己:无论在哪种状况下,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与人达成第三选择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没得选。

比如我们看到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询问原因,当事人肯定会说:“是他先惹我的,他逼我的”。

按照他的思维,不打就是怂了,打赢自己才有面子,因此我没得选,为了面子只能跟他一决高下。你看,打架是为了面子,被别人的认同裹挟,活在了别人给的面子里。

多数人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缺少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这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掉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

因此当我们需要选择时,要经常地问问自己:这是我真正的选择吗?还是我在情绪之下做出的选择?或是为了面子被迫做出的选择?

要知道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答案并不是非A既B,强大的人只追求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味地冲动泄愤。

2.把对方当“人”看,是寻求答案的前提

就像是我们身上背负着标签一样,我们也经常会给身边的人贴标签,比如:那个人是富二代;他是个渣男;我的客户是一只铁公鸡。

标签就像是个符咒,贴上什么标签,在你眼里对方就会变成什么,这时对方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变成了一个物、一个群体。

当我们把带着仇恨和偏见的标签贴在他人身上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想远离这些人,根本不会想要跟他解决问题。

因此当你永远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一个“人”的时候,你没办法和他们一起探索第三选择。

人性是共通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有时我们需要给对方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把对方当做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来协商,而不是一个标签、一个东西。

在此基础上你才会愿意来与之协商解决问题的第三选择,而不是简单的我要打败你,或者我要远离你。

3.并非只能一笑泯恩仇。“点头”也可以

当我们完成了前两个步骤,愿意摒弃对方身上的标签与之协商,但难免对方就愿意跟我们一样,放下对我们的偏见坐下来一起寻求答案。

当对方抱有情绪,是很难沟通的,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举个例子,当你感觉委屈,心里很不愉快甚至难过地哭出来,身边的朋友说什么我们都听不进去。

他们可能会安慰:“不要难过了,会好的”,然而这并不能安抚我们的情绪,我们认为自己得不到理解。

但是如果有人跟我们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是不是因为那件事伤害到了你”,我们就会立马卸下防备,下意识的“点头”,开始愿意吐露心事,跟对方交谈,情绪逐渐平复。

在中国的道教里,“点头”这个动作是最好的平复情绪的方法,当对方“点头”,情绪就会自然地化解开。

因此当遇到对我们抱有情绪的客户也好,还是家人也好,最好的整理情绪方法就是,找到对方情绪的根源,用同理心讲述出来,只要你能让对方愿意“点头”,他的情绪水平就会有所下降。

这一步非常关键,就是控制住对方的情绪,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然后让对方知道我们能够感知他们的心情,让对方的情绪缓和得以进行下一步的沟通。

4.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四步

当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安抚好对方的情绪,就要进入到沟通的正题:寻求第三选择。

这需要我们发出一个邀请,邀请对方参加到其中,一起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到相互攻击的循环。

因此第一阶段:“询问”尤为重要,“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问题,这句询问相当于我们发出的邀请,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第三选择。

第二阶段:界定。我们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很多谈判最后谈崩了,就是因为谈到最后发现,双方的想法谈不到一起,达不成共识。

界定就是双方共同讨论一下什么是更好,达成这个更好的条件是什么?你的底线是什么?把双方的需求界定清晰,在此基础上一起探求答案。

第三阶段:创造。当我们界定好双方的需求,达成了共识,就要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三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创造是秉承双方的意愿共同完成的。

最后一步:达成,当双方找到了第三选择,找到很好的答案,双方都会群情激奋,这是便达成了协同。

以上四步,就是我们达成第三选择的最后一点,可能有人认为第四点才是达成第三选择的方法,可在我看来,前两点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毕竟,搞定别人不算难事,难的是搞定自己。

最后希望看完文章的各位,能够把文章中提到几点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工作中,包括处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头疼的关系,可以通过找到第三选择得到缓和,毕竟有时我们不是没得选,而是懒得寻求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