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冷知识英法联军的吃饭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发布时间:2024/6/1 12:47:03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lov
文|陈卿美年(咸丰七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从广东一路北上天津,继而杀入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抛开侵略不谈、抛开家与国不论,只说说这支远征军部队在中国征战过程中是如何解决伙食问题的。军队出征作战,伙食保障是最重要的军需给养。吃得好,才能打得好,吃饭问题直接决定着战斗力。英法联军远离故土,在中国长途征战,对后勤保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英法联军北上天津时,人数达到最多,其中英军余人,法军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2.5万人的部队,每天粮食、蔬菜的消耗量巨大,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首先,在英法联军的部队中有专门的军需部门,负责采购。英国随军翻译斯温霍在其《年华北战役纪要》一书中有提到这个细节。年7月,英法联军先头部队抵达辽宁渤海湾一带,并将此作为物资补给基地。军需官负责出面采购食物,但当地村民听说洋人来了,都吓跑了。军需官只能带着翻译四处做村民的工作,保证不侵害他们,并高价购买食物。军需官购买物资,不是去外面四处出击,而是引导村民集中到骑兵营附近,形成一个交易集市。这种方式是英法联军常用的方法,在其它相关史料中也屡次提到。联军出手确实大方,买东西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周边村民都非常愿意卖东西给洋人。相比残暴、抢劫的清兵,洋鬼子实在文明太多。周边村民闻风而动,牛啊、羊啊,送到哪里去……联军翻译负责与村民砍价、屠夫负责估算肉产量。一头绵羊12先令6便士、一头山羊5先令。当然,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集市每天都存在,而且参与的村民的越来越多。在天津时,联军还经常到附近乡镇去赶大集,偶尔采购些松鸡、禾雀吃,两三便士就能买到一只松鸡。英军牧师麦吉在《我们是如何进入北京——年在中国战役的记述》一书中还提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个自建集市旁边,军官还养起了鸡,公鸡、母鸡都有。一方面可以吃鸡蛋、鸡肉,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消遣。除了在当地采购外,英法联军在军舰上还储存有大量食物。当地采购可以保证食物的新鲜,船上储存主要保证海上航行或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每艘军舰上都要超大的食品柜,存储着肉食、蔬菜、水果,还有啤酒、葡萄酒。在天津过冬时,“斯兰尼号”炮舰的甲板上就有一条很长的食品柜,里边有各种肉食,整羊、半边牛肉、野鸡、针尾松鸡、野鸭、兔子、鹿。老照片:英法联军从史料记载来看,联军,尤其是英军不喜欢吃猪肉,他们认为,猪生活的环境过于肮脏。法军似乎没有什么禁忌,在天津北塘时,法军来复枪团的士兵则经常吃猪肉,遭到英国人的鄙视。奇怪的是,吃鱼虾也比较少提及,联军在天津停留很长时间,几乎很少看到吃河鲜、海鲜的记载。有士兵到村庄里,发现有村民熏鱼,闻到那个味道甚至要呕吐。相反,牛羊肉则是联军肉食的首选。他们认为天津的牛羊肉非常不错,一是供应充足,二是新鲜好吃。联军似乎也少有吃米面的习惯。北塘的村民曾给联军送过鱼、大米、绵羊、家禽。但关于面的记载则比较少。但联军是吃面包、饼干的,而且是主食。面包虽说可以长期储存,但毕竟还要制作新鲜的。在史料中,多次提到联军携带有烤箱。面包就是烤箱出来的,由此也可以证明,联军是使用过面粉的。在进京路过武清河西务时,联军在空无一人的村庄里发现了很多谷物,但苦于无法碾成面粉,当地村民也不愿意帮忙。联军的烤箱当然不是电烤箱,显然应该是一种靠火加热才能使用的简易烤箱。除了烤面包外,还可烤制一些肉食、蔬菜,或加热其它食物。洋人不像中国人,会炒菜,他们大都只会将蔬菜烤着吃。如红薯、洋芋、土豆。土豆是英国人的最爱,烤土豆也就成了联军常吃的菜肴。在塘沽打完仗后,发生过一个有趣的事情。一个英军军官吩咐军中奴仆,把靴子上蜡,再烤点熏肉。结果,这个奴仆不知道怎么回事,给熏肉上了蜡,把靴子给烤了,惹得军官大怒。从烤箱基本可以看出,联军吃面包要烤,蔬菜要烤,肉食要烤,烧烤就是联军最常见的烹饪方式。如果不赶路、不打仗,联军的吃饭问题基本都在营地或舰船上解决。如果外出作战,士兵就要随身携带干粮,每个士兵均装备有饭盒与食品袋。按规定,士兵要携带三天的口粮。部分联军士兵在塘沽向天津推进的过程中,士兵在一个村庄旁休整吃饭。随身携带的是一罐腌肉、火腿三明治、约克郡馅饼、面包。当然,面包要用烤箱烤一下。另外,还有雪利酒和兑水的白兰地。看起来伙食不错,但并不是每次都保证三天的口粮,在北塘河登陆时,英军就曾抱怨,肉食太少,根本维持不了三天。毕竟是战争时期,伙食变化也很大。有时很丰盛,牛羊肉、鸡鸭肉、新鲜的蔬菜,还有色拉。但紧张的时候,用英军的形容,只有比鞋底还坚硬粗糙的牛肉加饼干。联军极少吃死的动物,可能是习俗的问题,也可能是怕传染疾病。不过,法军出现过吃死狗的现象。有两位军官某天晚上,或许突然想大餐一顿,便吩咐马耳他籍的厨师去做三份晚餐。但根本没有什么食物,军官下令厨师去找朋友借,借不到自己去想办法。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晚餐做好。最后,厨师还真做出了美味的大块肉排,军官大快朵颐很爽。但躺在床上后,他们开始怀疑肉排的来历,越想越不对劲。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头天下午一匹死马的背脊骨处被切断,少了一大块,缺失的形状与昨晚吃的肉排形状很相似。军官大怒,要找厨师算账,但厨师早撒丫子跑了。再说喝的方面,除了随身携带有酒、水以外,联军还有咖啡、可乐、牛奶、茶喝。喝咖啡只有在营房休闲的时间才可以喝到,大概是需要现磨咖啡豆的原因,比较耗费时间。牛奶在中国极少喝到,医院里,伤病员可以喝到牛奶,很可能是作为营养品服用。可乐汽水并不是每人都能随身携带,但在外出作战时,有的士兵是可以喝到的。“可可饮料”不知道是不是“可乐”。啤酒、葡萄酒、香槟也是联军常喝饮料,基本也只能在营房与军舰里才能享用到。至于喝茶,则是要拜中国人所赐。联军喝茶没有不习惯,甚至天天都要喝茶。或许是因为中国茶叶很早就传入到了欧洲。联军喝茶,一是中国人赠送的茶叶,另外就是到茶馆里喝茶。在北塘镇里,联军三五人去茶馆喝茶,得到老板的热情招待。在天津城里,联军也会去喝茶,茶馆老板可以说简单的英文,另外还会拿出蛋糕招待客人。除了饮料,就是基本生活用水。饮料可以不喝,但水不能不喝。联军解决吃水问题不难,跟买食物是一样。比如去茶馆喝茶时,联军发现茶馆有陶缸装了一大缸清澈的凉水,便花了半个银元买走了。另外,在中国每家每户中都有水缸存水。北塘村民比较特殊,冬天将冰块储存,夏天就变成了水。联军每到一处,开始中国村民都是四散奔逃,联军取水非常方便。如果村民觉得洋人容易接近,联军也会花钱买水。英法联军是侵略者,有没有因此抢劫呢?答案是有,但很少。比如法军曾抢过村民的猪,但遭到了鞭打。英法联军严格规定,禁止抢劫村民财物。否则也不会出现集市交易,更不会出现村民友善对待联军的情况。真正抢劫的都是雇佣的广东、香港苦力。这个事情不能多说,否则有美化侵略者的嫌疑,但史实如此。在八里桥时,北京同仁堂的老板赶着头羊、50头牛和无数糖果去慰问英法联军,结果被联军拒绝,联军坚持要出钱购买。同仁堂老板又坚持不收钱,最后只好把牛羊带回,半路竟然被清兵抢走了。你说讽刺不讽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