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资源 >> 我的脱贫故事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宁为
我叫杨兴桥,是城江村革老寨村民。回想小时生活,贫穷景象历历在目。家里耕地少,父母耕种田土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但是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宁愿贫困而不思进取。
杨兴桥(左三)和他的家人们
年7月,我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经济状况,深感责任重大。我远走他乡,在深圳一家通讯公司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为学有所用,技有所精,我除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件事,打造好每个零部件外,还利用业余时间不停地自学,不断地摸索,理论与实践都进步很快。公司老总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不久便从普通员工岗位调整到技术员岗位,又从技术员升为工程师和业务主管,待遇也优厚起来,每月都能寄钱回家供父母生活和弟弟读书。
杨兴桥的爱人陶春梅正在捡拾鸭蛋
年,我和妻子决定回乡创业养殖土鸡,将10多万元积蓄全部用于搭棚建舍,购置了羽鸡苗,在山上办起了鸡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经验,防疫管理不到位,眼看就要出栏销售第一批土鸡,一场突如其来的鸡瘟,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夺走了只鸡的性命,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面对失败,我和妻子没有打退堂鼓,仔细分析后,开始了新的计划。一是到县农业局找畜禽病防治专家面授基本知识,购买相关书籍自学疫病防治,以尚存的只土鸡做实操;二是向银行贷款10万元继续圆梦养殖。因为有了经验,有了防病技能,从此土鸡存栏数量一直保持在羽左右。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还清了银行贷款,生活从此有了余额。
杨兴桥发展的蛋鸭养殖
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增养了羽蛋鸭,由于有养殖经验,每天产蛋约枚,按每枚市场价格1.20元计算,每天收入多元。 今年,我对养殖场进行了生态改造,在绿树成荫的山间搭起了婉如驿道客栈般的两排长长的圈舍,一排养鸡、一排养鸭;依山而建了三级清泉池塘,一级人饮发电,二级养鱼,三级专供鸭群嬉戏。 时值寒冬时节,走进生态养殖场,小河边流水潺潺,花椒林夹杂着冬腊梅,红公鸡在林间成群奔跑觅食,鸣啼震天,一派喜庆怡人的田园景象。
杨兴桥的生态养殖基地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宁为贫困而不思进取。我不怕艰苦、不惧失败,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绍波
编辑 韦依
编审 杨仪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