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资源 >> 青未了春天里的叫卖声
文
郑丽丽
春天里有一种叫卖声,是冲你要“吃食”来的。那就是:“小鸡嘞……好……小鸡嘞……”我小时候曾怀疑过,来我所居住的小山村卖小鸡的人,都是由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因为他们的叫卖声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是一个调调,悠长筋道,嘹亮高亢,很撩扯人。
只要这声音在村头开阔地上回旋上几次,就化身为有魔力的磁铁,把听到叫声的老老少少都从四旮旯里吸引了过来。
最先飞到的是孩子。那时候家家孩子多,能吃饱穿暖就烧高香了。飞快赶来的孩子远没有现在的孩子光鲜亮丽。他们呀,蓬头垢面者有之,旧衣烂衫者常见。说不定刚打完架的脸上,泪痕伤痕鼻涕都还没有来得及撤离战场。
孩子们空前团结地围拢盛小鸡的大扁筐,嘻嘻哈哈地挤闹着,小脏手伺机探进盖筐的布罩里摸摸捏捏。那布罩下面无数的小圆点动来动去,叽叽的叫声不绝于耳,钩住了一众孩子的全副精神。卖鸡人是不许他们去摸的:孩子的手里没有轻重,会把刚出生的小鸡捏出内伤!
老人们也是喜欢来凑热闹。三三两两,靠个墙根,避着风头,唠唠家常,吸上几锅老旱烟。黑瘦的面庞上难得地笼上一层喜色:看看女人和孩子们买鸡就是今天的最高兴的事了。
女人是买鸡的主角。村里养鸡算家务事啊。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男人是不会管这等小事的。女人们慢慢聚拢来,有的是被孩子拽来的,有的是三五成群约着来的,有的臂弯里还挎了个菜篮子。
卖鸡的人会等到真正的主顾出现,才在孩子们万分焦急的催促声里,打开盖筐的布子,那叽叽叽叽的叫声瞬时就大了许多。可爱的黄色小绒球们在大筐里挤来挤去,那毛茸茸的身子,细嫩的嘴爪,使人生出无限想抚摸它们的欲望。更何况,多数卖鸡人都会给小鸡仔的背上,点染一点红胭脂,嫩乎乎的黄,俏生生的红,配上小鸡水灵灵的黑眼珠,别提多稀罕人了!
乡下人用粗糙的手摔打着粗糙的日子,心也就慢慢粗糙了。但没有谁,会拒绝喜欢那泡在春阳里的一筐活生生的柔软。
女人们这时莫名就有了特殊高大的地位。孩子们是不消说的,扯着她们的衣角摇晃,极力怂恿:“买两只吧,就两只!我喂!”那边孩子竟然宣称他可以少吃半碗饭,省下来给鸡吃。不要小瞧这句话,那可是家家过着:浪费粮食要遭天谴的日子呀。
卖小鸡的这时从行李袋里拿出一袋泡好的小米,粗大的手掏出来一大把,救世菩萨撒神水般地把米洒进鸡群。它们立刻换了一种类似“好食好食”的叫声,软萌奶凶的互相挤着去啄吃。小鸡头欢快的起落,颇有吃货的潜质。
女人们就如登台点将的大帅,目光笼住鸡筐观战。那些能吃能抢能挤的小鸡仔,很快就被一双农妇的手捧出来了,小心翼翼放进自家孩子早早兜起来的衣襟里。有时好几个人同时看中了一只,也会有小小的互不相让,但也就很快决定了鸡落谁家。筐里的好小鸡有的是!
小鸡基本上是买双数的。四、六、八、十。基本上是这几个数,过十极少,六、八居多。鸡仔儿兜在孩子的衣襟里是瑟缩的,几只挤为一团。但这几只不一定就能一起在一户农家开启全新的鸡生,往往还得过挑公母这一关才行。
家乡人认为养公鸡是没有用的,仅仅为了吃肉浪费那么多粮食,不值。母鸡养大了,会下蛋。“鸡屁股银行”可是家家必备的。所以没有人愿意要公鸡。那时候我曾疑惑,为什么家里添了女孩就不高兴,添了男孩儿就大开宴席。买鸡的时候,女鸡比男鸡它却受欢迎呢?现在想来可不孩子气。
我不晓得婶子大娘们是如何辨别公母的,反正长大了都有公有母,多少而已。买了小鸡的孩子,兜着小鸡欢天喜地的跟着母亲回家去了。没有买的孩子,看着他们的背影甚是艳羡。但自家母亲说了,家里的老母鸡在“抱窝”,很快就“抱”出来小鸡仔儿来了,比他们家买的还多!
散的差不多了,卖鸡的人在一个脏乎乎的本本上笨拙地检查记好的账。女人买鸡,写上自家男人的名字,名字后头结结实实地蹲着个数字:留作秋后收钱的凭据。虽说“汤没盐不如水,人没钱不如鬼”,但小时候,不付现钱买小鸡是约定俗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宽容让苦情的日子暖和不少。
卖鸡人又挑起了两只盖好布罩的大扁筐,准备赶往下一个村子,临走还不忘再吆喝几声:“小鸡嘞……好……小鸡嘞……”说不定这几声吆喝又能引来几笔买卖。世上的事谁说得准呢,反正自己的嘴,也不花钱。
不觉多年已逝。又是春日,回乡正见一人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只大扁筐疾行到村,打开录音喇叭,粗噶劣质的叫卖声,瞬间响彻小村:“卖小鸡嘞!卖小鸡嘞!卖小鸡嘞!”回环往复,简单粗暴,无穷无尽,听得人头疼。
记忆里的吆喝如果算是旧时光的土味情话,这喇叭里的喧闹简直就是催场的破锣。小村如今还在坚守的,基本是孤寡老残。叫卖声到底也没有聚来几个人。卖小鸡的,抽着烟又闲待了一会,看看不大像有生意的样子,麻溜收拾好翩上摩托车疾驰而去——一路灰尘倒是气势挺高的。
喧闹后的村子显得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不自在。
时光会老,往事清场,原来,是真的。(配图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郑丽丽,五莲县街头中学语文教师。市作家协会会员。三尺讲台演绎烟火人生,一支瘦笔放牧夕阳仄梦。在多家平台和纸媒发表各类文章几十万字。有作品入选《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