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农村俗语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鸡跳

发布时间:2023/4/7 19:22:40   

在农村,家里喂养鸡和狗是正常的事,有时鸡飞狗跳,也是正常的事。人们的通常说法,把鸡吓慌了,它们上墙,甚至飞上房,把狗追急了,跳墙上房,不是什么事儿,你不吓唬、追赶它们,它们能这样做吗?

人们把“鸡慌上墙,狗急跳墙”比喻人处在非常紧急情况下,往往会采取让人意想不到的行动。那么农村老话为什么说“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呢?

1、鸡跳墙和狗上房的具体表现

鸡不是鸟,可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生来就比较笨重,不会无缘无故地起飞,也很难飞得起来,更不会飞到墙上和房屋上去,只有被吓慌了的时候,会使出超常规之力,作出非常规的举动,飞越围墙,飞到房子上去;狗也不像猫那样轻巧,猫常在墙上和房屋上溜达,还可轻松地爬到树上去,狗一般都在地上活动,只有被追急了,无路可逃的时候,才会使出浑身解数,跳墙逃跑,或者跳上房屋顶躲避。

也就是因为如此,过去农村,当家里的鸡和狗跳墙,或者上房的时候,主人一般要进行仔细察看,找出跳墙和上房的原因。如果家里的鸡是被吓慌了,狗是被追急了,才跳墙和上房,那就没有什么事,这是家禽家畜的一种本能性的自我保护。如果鸡在被吓住,狗也没有被追赶,院子里安安静静,它们突然跳墙和上房,主人就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举动,不是什么好事,是家里的不祥之兆了。

“鸡跳墙,狗上房”的意思,在一些农村(不是所有的农村)民众的观念中,鸡和狗不管是自己家里的还是别人家里的,在没有被吓住,或者没有被追赶的情况下,突然跳墙,或者突然出现在房顶上,都不是好事。

旧时,农村一些老话、俗语在表达的时候,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一般采用押韵的方式,且尽量避免前后字词的重复,这句老话就是如此。根据多地农村习俗,“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之中的鸡跳墙和狗上房,意思是一样的,这句话也可以倒转来说,即“宁让鸡上房,不让狗跳墙”。

事实上,在农村,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让鸡和狗上房的,尤其忌它们上房顶。农村还有俗语说:“母鸡打鸣家道衰,公鸡上房霉运来”。

2、农村不喜欢鸡和狗上房在民俗中的说法

古代农耕社会,水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到自然力的威胁,而农村民众不管是生产,还是居住环境,都要与自然界打交道,而自然界的一些神秘现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因此,民众对未来的遭遇和行动后果,无法预见和左右,人们在无奈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心理上企图乞求神灵的指示,希望能够免灾得福的社会条件和心理。于是,古代农村就出现了一种预卜前兆的现象,简称为兆象。古人认为,吉凶必有前兆。

兆象在古代分为咎征和休征两种,即凶兆和吉兆。古人通常把不寻常的梦、人体特殊的生理现象、常见生物异常表现、反常的气候天常等视为吉凶的前兆。

现在民俗学上,大多把这种预卜前兆的现象归入迷信,从哲学上说,这是一种胡乱联系,比如,乌鸦叫祸、狗哭兆灾、猫头鹰叫孝等。

但是,还有一部分自然界的前兆,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是人类长期以来的生活积累,现在完全可以作出科学解释。

比如,地震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准确预测。在发生地震前的各种动物的异常表现,如成群的蛇突然爬出洞穴,并长距离地迁徙;家禽家畜突然不吃不喝了,且很焦躁,狂叫不止,在窝圈内地跑出来,在外面的不进窝圈;成群的老鼠白天跑出洞穴,不畏惧任何人追赶,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积累,现在依然有用。再说,发生泥石流、洪水之前,也有部分动物有异常表现。这样动物的前兆现象,现在都有了科学的解释。

旧时,农村人认为,鸡和狗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上房的,只有在被吓住和被追急才上房,这也被人们视为正常现象,要不,农村人怎么会说鸡慌上房,狗急跳墙呢?但是,如果鸡和狗既没有被吓住,也没有被追急了,它们上房跑到房顶上去了,这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灾祸要发生的前兆。

在我国一些民俗资料中,邓传寅、张健主编的《中国民俗辞典》一书中,例举了鸡和狗上房的两项民俗词条,现引用原文如下:

鸡上屋兆凶——前兆迷信。以为鸡自飞上屋顶为火灾将至之兆。旧时安徽、江苏、湖南一带有流行。今仍有残留。狗上屋兆盗——前兆迷信。以狗上屋为盗祸将临之兆。狗性机警,有生人至必吠,故素有养狗护院之俗。在迷信者心目中,其异常之举似乎亦替主人巡贼。旧时安徽等地流行。

从以上两个词条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鸡和狗上屋顶都是灾祸的前兆,旧时农村民众认为,是家里要发生火灾和盗祸的预兆。这两种说法,在现代的民俗学上,被列入旧时的迷信。既是旧时的迷信,自然也就不足为信。

民俗文化既具有地方性(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还具有变异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我国民间对“鸡跳墙”和“狗上房”这两种现象,还有多种说法,这里也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3、旧时人们为什么说“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

“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这句老话,虽然是旧时一种迷信的说法,但透过这句俗语,可以了解那时人们生活中,对火灾和盗祸的不同看法。

这句俗语是我国农村诸多俗语中,通常使用的一种假设句式。这些俗语里,提出一种假设,让人从两件或多件不好的事情中,挑选一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事。这就类似于平时农村人们所说的“矮个子里面选高个”,又只能从矮个子里去选,总要挑选一个相对的高个子来。也就是说,“鸡跳墙”和“狗上房”都不是好事,但从这两件事中必须相对比较好的一件事时,人们从趋利避害心理出发,在这两件事中,人们认为,“鸡跳墙”相对来说比“狗上房”要好。

农村人的这种说法到底有什么理由呢?

旧时,凡是人口比较多而集中的村庄及城镇街道,到了夜晚,都有专门负责打更的人,嘴里按敲打的更次喊道:

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子时三更,平安无事;丑时四更,天寒地冻;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从上面打更的更次所叫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防火和防盗都格外重视,怕有的人家麻痹大意,疏于防范,特意在打更报时的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防范。

旧时,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街道,一个家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俗话说“火不烧空仓”,火灾的高发期,一般在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天气干燥,粮食收藏在家中,容易发生火灾。火灾会将农家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付之一炬,造成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损失,同时还会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旧时代的农村,一场火灾会让一家人“一夜回到解放前”,家里从此一无所有,影响未来的生活。有的人家因为家里的火灾,从此一代人,或者几代人都翻不了身,过着贫穷的生活。

旧时,因为农村都是聚族而居,房屋挨着房屋,而那时房屋的建筑材料大多为易燃,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殃及邻居,甚至整个村庄,其危害性非常大,后果也非常严重。

盗祸,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偷窃,一种是抢劫财物。旧时,社会治安比较差,盗匪猖獗,一夜之间可以把一些人家或一个村庄洗劫一空。对一些偷鸡摸狗的,损失不是很大,如果抢劫财物的盗匪,不仅损失财物,人身安全也不能保证。因此,旧时,盗祸对社会的影响极其恶劣,破坏了社会秩序,人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人人自危的生活。

那时,火灾与盗祸都是人们不愿发生的事,但两者比较而言,家里发不发生火灾,关键在于自己家人有无防火意识,以及防火措施做怎么样,只要平时小心翼翼,严加防范,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家里发不发生火灾的主动权,攥在单个的家庭手里,一切都可以自己掌握。

而盗祸则不同,旧时,这是整个社会的治安问题。如果整个社会治安出了问题,作为单个家庭,甚至整个村庄都是无能为力的,让人防不胜防,或者无力防范。这种主动权不在一个家庭,一个村庄老百姓手里,要靠国家机器强力维护,保境安民。

这就是旧时农村民众为什么说“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的原因。

这句说法固然是旧时代的迷信观念,一个家庭是否会发生火灾,是否会发生盗祸,其实与“鸡跳墙”和“狗上房”的现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宁可让自家的房发生火灾,也不愿社会出现盗祸。这种假设性的选择,说明那时的平民百姓出于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无奈。社会稳定,没有盗祸,具有安全感的平安生活,是平民百姓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

民俗文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一些旧时的民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宁让鸡跳墙,不让狗上房”就具有这种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旧时农村民众“免灾得福”的迷信说法,以及旧时一些预卜前兆的迷信观念,已经在农村消失了。

今天,我们国家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人们过上了有安全感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