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咯”,镇濠泥鸡来啦
镇濠泥鸡???
镇濠泥鸡,顾名思义,是广东江门市开平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的泥鸡玩具。
泥鸡虽小,但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泥鸡的传说
在镇濠,泥鸡有一段悲伤的传说,关于一个孤儿与一只小公鸡的传说。容易被沙子吹出眼泪的人儿,请早早备好纸巾。
故事是酱紫的:有个财主给自己雇了一个孤儿当长工,而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给自己做伴,孤儿与小公鸡形影不离,感情非常好。
有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斗是量粮食的器具)的黑豆、黄豆混杂了。然而财主却要求他一个早上就要把黑豆、黄豆拣开来。
一斗约12.5斤,那两半斗,可真是苦了这娃。
正当孤儿发愁的时候,只见小公鸡喔喔的叫,不一会,全村的鸡都聚拢而来。似乎这些鸡都知道孤儿的难处,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出一个时辰,黑豆、黄豆便拣好了。
还有一次,有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于是派出匪徒装扮成“阉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以发出鸡叫声为信号,外攻内应。
谁知道,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阉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便引颈长鸣,霎时间满村的公鸡都鸣叫响应。
“阉鸡佬”看到小公鸡鸣叫就慌了,连忙掐住小公鸡,直至小公鸡一命呜呼。孤儿听到鸡叫声,便出来察看,看到“阉鸡佬”,便大呼捉贼。
此时夜还未深,人们还没有全部睡着。听到叫喊声后纷纷赶来,当场就把“阉鸡佬”捉获了。村外的匪徒听到人声鼎沸后,知道计谋失败了,急忙逃走。
后来“阉鸡佬”供出实情,村里的人为小公鸡的勇敢惊叹不已,便把小公鸡厚葬了。
而孤儿看到自己心爱的小公鸡离他而去,便用泥搓成小公鸡的模样,以寄托哀思。
村里的人见了,也纷纷搓起泥鸡来,还互相比较、争胜。于是泥鸡代代相传,几经改进,泥鸡越做越精巧。
想不到泥鸡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感人的故事。但是制作泥鸡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泥鸡的制作过程
制作泥鸡,从准备制作到最后成型要经过18道工序。
首先要在田地里挖泥,用木槌捣拣后,放进锡模压成机头、鸡尾两部分,然后晒干成坚固的毛坯备用。
鸡头的部分有一横膜,中间有个小孔,留来插哨用的。
制作竹哨时,把小篱竹裁成3厘米,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可。然后把竹哨插进鸡头的横膜,再用牛皮纸把鸡头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成品了。
看来要制作一个泥鸡,还真得下功夫。但问题来了,这个泥鸡该不会仅仅是观赏而已吧?当然不是,这个泥鸡还能发出“咯咯”的鸡叫声呢!
泥鸡的玩法
泥鸡身上有两个气孔,一个在泥鸡的右眼,能吹出不同的鸡叫声;另一个在泥鸡的屁股里,这个孔比鸡头上的孔大很多,用嘴吸气时发出的是另一种鸡叫声,非常有趣。
用手指盖住鸡头的小孔,然后双手分别抓住前后轻轻推,泥鸡便引颈啼唱,其形状与声音和真鸡无异活生生的鸡没什么区别。
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
小小泥鸡,竟有如此多玩法。泥鸡可以说是现在大部分的中年或以上年纪的开平人的童年回忆,在那个玩具稀有的年代,泥鸡是那一代人的珍贵玩具。
但是在今天儿童玩具花样繁多的时代,镇濠泥鸡失去了它的市场,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
为了留住这一宝贵的财富,在第三代传承人冯浣操以及各相关文化单位的努力下,镇濠泥鸡在年3月被列为开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年12月更是被评为开平市十大旅游手信。
保护镇濠泥鸡这一文化遗产,需要不断深挖它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聪明的你,有什么创意的点子更好的开发泥鸡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