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资源 >> 苏轼为高僧的画作题诗,画已失传,诗却成千
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题材,名为“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在画上题诗。
这类诗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画自题,另一种就是根据他人的画作题诗。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的《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就是很经典的自画自题诗。
他在纸上画了一只羽毛雪白,威风凛凛的大公鸡,然后又题了一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后来这首诗还常常作为一首谜诗,出现在小学课本中。
还有元代书画家王冕的《墨梅》、清代文人郑板桥的《竹石》,都是耳熟能详的题画诗,也属于第一种自画自题。
至于第二种根据他人的画作题诗,最为经典的当属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诗短短4句令人叫绝,甚至有人评价“远胜唐诗”。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是个艺术全才,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可惜的是苏轼流传下来的画作并不多,而他题诗的这幅春江晚景也不是他所绘的,而是出自一个名为惠崇的高僧。
惠崇是北宋的“九僧”之一,在诗词和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擅长写五言律诗,清丽工整,连文坛大佬欧阳修都赞不绝口,可惜很多诗作都失传了。
而他更为后人所称道的是他在绘画上的成就,他的画作《沙汀烟树图》是国宝级的藏品,书画大家黄庭坚曾评价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惠崇笔下开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
他和苏轼一向交往密切,在画完春江晚景图了,便请苏轼题诗,于是便有了这首千古绝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歌开头两句通过竹林、桃花、江水、鸭,这几个典型意象,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桃花是春天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中,都能看到它,苏轼这里也不例外。
比较新奇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为何这么说呢?
唐朝的孟郊有诗云“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宋朝张栻的也曾说“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来预示春天的来临,这在诗词中是很常见的。
但是苏轼这里却以“鸭”为报春的使者,也算是别出心裁了。
诚然这是根据画作来写的,但是若非诗人观察入微,又加入了一定的人生思考,怎会写出这样一句新奇又有寓意的诗句呢?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依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光。
河滩上的蒌蒿茂密繁盛,芦苇也渐渐吐出新芽,连河豚都开始逆江而上,从大海返回江河。
“河豚”这一句应该是苏轼自己的想象,但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联想。
根据《明道杂志》记载长江一带的人食用河豚时,就喜欢用蒌蒿、芦芽、菘菜这者来搭配。
而苏轼又是个十足的吃货,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苏轼“拼死吃河豚”的故事,所以从蒌蒿、芦芽想到河豚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诗已经不是仅限于画作了,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使得整个图画的意境也变得更加深邃。
惠崇的这幅画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诗却成为千古绝唱,后人对这首题画诗评价很高,甚至有人说“不远胜唐人乎”,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