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乘务员正在向乘客派发广式饼点。派发给乘客的手信广州手信,追求制作严谨、用料上乘,包装精致,向来都让人爱不释手。无论是旅游探亲,还是礼物留念,一份广州手信,都给人满满的实在感和幸福感。随着广州亚洲美食节进入尾声,来宾和游客总会挑选广州手信带回家乡,广州手信再次备受各方追捧,无论是广式饼点、还是广式腊味,还有众多广式糖果,都让来宾和游客竖起大拇指叫好。这些广式手信背后,浓缩的是广州人对精致生活的向往,承载的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如今,一盒盒小小的广式手信,装着广州独特的故事和文化,搭乘高铁、飞机、邮轮,被市民和游客带往世界各地,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城市与城市之间文化的桥梁。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楚涵、全杰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亚美”为动车乘客送“手信”广州亚洲美食节海陆空“全域”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广州南站举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广州南站的列车上,听游客们讲述广式手信的故事。在广州南站发出的D列车6号车厢里,车窗上贴着烤鸭、螃蟹、广式点心等广式特色卡通画,软萌可爱的亚洲美食节吉祥物“亚美”立在车厢门口欢迎乘客,彰显出浓浓的亚洲美食节氛围。车厢里一片欢声笑语,列车乘务员正在派发点都德的广式饼点,铁盒上印有粤剧人像、橘子盆栽、舞狮等广式特色卡通画,乘客们拿到后迫不及待地打开,咸香酥脆的鸡仔饼、香甜可口的椰香牛轧糖、酥松绵软的海苔萨其马……乘客品尝后纷纷称赞“好吃”。现场点都德的工作人员还细心为乘客讲解广式糕点背后的故事和制作工艺,让乘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了解粤式美食背后的文化。两个小时的车程,通过这场亚洲美食节——海陆空“全域”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乘客们领略到广州风情,也留下了甜蜜的回忆。今年34岁的赵先生说,手信最重要的就是“手”字,亲自去买,不论路途遥远,亲手拎着,再亲手交给家人和朋友,这一份小小的手信里承载着重重的心意。在赵先生的记忆中,儿时和小伙伴一起吃的鸡仔饼是最美味的。“以前师傅是在砧板上将鸡仔饼做好、切好,直接推进锅里现炸,我和朋友就在旁边排着队眼巴巴地看着鸡仔饼在热油锅里翻滚,炸好后师傅用白色的油纸将热气腾腾的鸡仔饼包好,然后递给我们,我们一人咬上一口,咸香又酥脆,吃完一个还想再吃第二个,那味道太难忘了。”连接两代人寄托新广州人乡愁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广州,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蔬果生鲜四时不同,造就了广式腊味、广式饼食、广州工艺品、广州土特产品等广州手信。其中,广式糕点精致讲究,品种丰富。如鸡仔饼主要原料是菜心和猪肉,调以南乳、蒜蓉等,甜中带咸,口感上颇富层次。岭南盛产蔬果,糕点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马蹄糕,取生津解毒的马蹄,外形规整,晶莹剔透,入口糯软。广州美食包罗万象,不管来自哪里,广州都用无处不在的美食呵护各地游子的胃,慰藉他们的乡愁。来自重庆的刘金玲,对这些广式味道并不陌生,小时候,爸爸到广州出差都会拎回来几盒广式糕点,这些又酥又甜的广式糕点让她度过了甜蜜的童年。后来刘金玲考上了广州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现在定居在广州,成了一名新广州人。假期回家时,刘金玲也会像儿时爸爸那样,捎带上几盒广式点心,“这种感觉很神奇,以前是爸爸带广州手信给我,现在是我带给爸爸,当我把广州手信交到爸爸手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好像是在告诉他,女儿长大了。”推陈出新探索年轻人追求健康需求现在,广州酒家、点都德、陶陶居、粒上皇等品牌针对广东消费者设计了独特的包装,将广州元素充分地融入礼盒本身,更具地方特色。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观察到,现场派发的点都德手信糖盒上,印有与鸡仔饼起源相关的大公鸡,寓意着“万事大吉”的橘子盆栽……处处彰显出浓浓的广府文化特色。除了设计出带有广式特色的包装,广式手信在用料上也有所探索。“我们留意到,手信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不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