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2009年,周扒皮的后代撰文伸冤我太

发布时间:2023/1/12 21:42:58   

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半夜鸡叫》的文章。

半夜鸡叫

故事讲述了在旧社会,一个绰号“周扒皮”的地主老财,对待长工非常苛刻,相对晋朝时期,祖逖北伐的“闻鸡起舞”,他发明了“闻鸡上工”。

在物资贫乏的旧社会,广大的农村根本没有闹钟,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着报晓公鸡的鸣啼来确定大致时间。

如果是正常的“闻鸡上工”倒也没什么,但是这个“周扒皮”比较坏,他每到半夜时分,就偷偷跑到鸡圈里,偷偷学鸡叫。

他一叫,鸡圈的公鸡就开始跟着叫了,然后他就叫醒长工们去地里干活。

忙碌了一天的长工们刚睡下不久,就被“周扒皮”叫起来去干活,没干几天就累得不行。

高玉宝是这些长工中年纪最小的,有一次半夜闹肚子上茅房。

方便过后,他顺便走到牛栏里看看食槽的草料还有没有了。突然他发现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向着鸡圈溜去。

只见那个人对着鸡圈发出公鸡打鸣的声音,不一会鸡圈的公鸡也跟着打鸣起来。

高玉宝眼尖,看出那个人就是“周扒皮”。

在田地里,高玉宝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长工们,长工们合计给“周扒皮”一个下马威。

在当天夜里,长工们下工之后,没有睡觉纷纷埋伏在鸡圈附近,待“周扒皮”半夜三更走到鸡圈,刚发出第一声鸡叫,高玉宝立刻大喊一声“抓贼啊!”

长工们纷纷跑上前去,一边喊着“抓贼啊!”一边不容分说地拳打脚踢。

地主婆听到鸡圈的动静,赶紧跑出来制止,但是为时已晚,“周扒皮”被打得头破血流,脸上沾满了鸡屎。

从此以后,“周扒皮”再也不敢如此欺压长工了。

高玉宝其人

《半夜鸡叫》是一部小说,故事的真假我们暂且不提,但是里面的小长工高玉宝却是真实存在的。

高玉宝于年参加了解放军,并于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先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衡宝战役中立过大功6次。

解放后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

他仅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长达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

其中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就用多种民族的文字进行出版,在世界上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多种外文翻译出版,在全国范围内,仅汉字出版就发行了多万册,并被改编成小人书、木偶剧等等。

但是谁能想到几十年之后,《半夜鸡叫》这篇文章竟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对它的真伪性产生了争论,而当年“周扒皮”的后代更是为他撰文喊冤:“我太姥爷不是靠剥削起家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扒皮”的出身和结局

周扒皮真名叫做周春富,世代居住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下面的一个农村。

他一生省吃俭用,就连过年时候家里做饭都不舍得多放豆油,积攒出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土地。

在当时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他先后买下了一百多亩耕地,还开有染坊、油坊和小商店。

由于地多,他平时雇了不少当地的农民当长工,高玉宝由于年龄小,家庭贫穷,就去给周春富家喂猪。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从东北地区撤出,东北成为了真空区域。

为了争取在东北的控制权,早日在东北地区站稳脚跟,我们党派遣了大量的干部深入东北广阔的农村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就地招收广大东北青年农民从军入伍。

在“土改”运动中,周春富由于土地众多被定性为地主阶层。最终被枪决。

亲眼看到这一切的高玉宝在年参加了解放军,他一路跟着部队打仗,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由于识字不多,很多字他都拿画画来替代,直到解放之后有了充分的学习机会,他才完成自己的小说。

“周扒皮”后人的喊冤

由于文化程度低,高玉宝显然不能跟当时的老舍、茅盾、巴金等文学大匠进行相提并论,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也犯了许多明显的错误。

其中在对地主老财控诉的过程中,他就用了许多真名实姓。

虽然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毕竟也是要有一些依据的。

一旦用上了真实姓名,观众们就会对号入座,去深挖这个人的生活作风,如果虚构的成分太多,小说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一点高玉宝当年显然是不知道这一些。

所以在小说中,关于“半夜是否鸡会叫”的这一点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

从动物学家的角度来分析,公鸡打鸣乃是根据公鸡身体内部的生物钟的条件反射,并非是人为干预就能进行的。

而认识高玉宝的孔庆祥也曾经问过他,是否存在“半夜鸡叫”的事情,高玉宝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他说这是文学创作的艺术问题,咱们这没有,不代表全国其他地方就没有。

在一次大会上,给周家干过活的长工孔兆明人要求上台讲讲周春富欺压百姓的事情。

结果讲着讲着,孔兆明不由自主地说起了周春富家的伙食很不错,“我们吃的是饼子,苞米粥,豆腐,比现在还要好。”

还有的长工评价周春富,说他狠,是对自己的儿女狠。对待工人还是比较宽厚的,不但好吃好喝,还给工钱,每天的工钱能够买到10斤大米,在他家干上一年,完全能够养家糊口……

我们现代人听来,周春富比较起来很多私企的老板都要宽厚为怀,至于他对待自己的儿女狠,从文化人的角度出发,这是严格教育子女,是一种疼爱的表现。

在9年,一位叫作孟令骞的人,在报刊上为周春富叫屈鸣冤。

他自称周春富是他的太姥爷,周春富并非“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那样的土豪劣绅,而是一个勤奋的农民,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节俭才购得了土地。

总结:

从艺术创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多年了,当年的“周扒皮”早已脱离了周春富本身,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存在在大众面前。

虽然高玉宝的表述有不当之处,但是从他本人的经历以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

在我党领导下,广大失地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国家建设更是一日千里,重新站在世界强国之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