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介绍 >> 陪孩子画画,是教他画还是随他画其实两种方
好多人都知道孩子涂鸦的好处,锻炼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自我表达的能力,还能培养艺术细胞和审美观。
有这么多好处,而且又轻松好玩,简直超级适合早教不是么。
但很多人会发现,虽然自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去鼓励孩子涂鸦,但孩子最后仍然不喜欢画画,要么是很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无意义乱涂,要么就是对拿起画笔这件事完全没有兴趣。
其实大部分人在培养孩子画画时都会陷入两个误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待孩子涂鸦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教他画。
虽然说是教孩子,但大部分没有美术功底的家长能教的,基本上也就是一些日常的简笔画和卡通技法,网上还有大量的简笔画教程和相关书籍,只要照着教孩子,两岁就能画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图形了。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效率特别高,很快出效果,但其实长期看来是非常扼杀孩子画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有些孩子只会缠着大人画,而自己不肯动笔,就是因为他认为大人画简笔画简直太厉害了,自己画得没那么好。
还有孩子会变得懒于观察,思维固化,长大后画东西都是一个模样,就是早期被灌输的这些简笔画的样子。
关于不要教孩子简笔画这个观点,其实已经是美术教育届公认的准则了,我画过专门的漫画,有兴趣可以看看《你在教孩子画简笔画?快住手!》
后台回复“涂鸦”可以看看我过去写的绘画启蒙三步曲,关于一岁左右刚开始涂鸦的宝宝的~
第二种方式是随他画。
有些家长很早就知道了不能教孩子画简笔画,所以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那就是:既然不能教孩子画画,那干脆就让他自己随便画吧,画成什么样是什么样。
但这样长期下来,很多人就会发现孩子对涂鸦的热情渐渐减淡,变得不喜欢画画了。
原因很简单,当孩子画第一个圈的时候他会感觉自己好厉害,但画到第一万个圈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好无聊,然后就渐渐失去了创作的兴趣。
我看到有些文章会说可以变换一些画画的方式,比如在石头上、锡纸上画画之类,但是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只能唤醒孩子暂时的兴趣。
真正能唤起孩子画画热情的,只有成就感。
每个人能坚持做任何事情,都是源于有成就感的反馈。
比如背单词这件事很难坚持吧?但有些APP做了打卡系统,每天都反馈你的完成进度,这就是鼓励人坚持下去的成就感。
比如减肥健身这件事很难坚持吧?但买个秤每天早晚量量体重,看看自己体脂减了多少,体重减了几斤,这就是鼓励人继续坚持的成就感。
再通俗点比如嗑瓜子这件事,超容易坚持,没事干的时候能嗑几个小时都不嫌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反馈超及时啊,每嗑一颗都有好吃的瓜子仁奖励。换做让你嗑出来放在旁边攒着一起吃,估计你连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了,即使最后吃的瓜子仁数量是一样的。
说回画画这件事,除非孩子真的是天纵奇才,画中神童,不然你不可能奢求一个小朋友慢慢磨炼画技,自觉像达芬奇一样画一万个鸡蛋,然后就忽然成了绘画大师。
有的人毅力比较强,所以他能接受的反馈周期长一点,小孩子肯定是没那个毅力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毅力可言,所以要让他喜欢并坚持画画,需要更加及时的反馈。
我们能做的成就感反馈有两种,一种是语言上的,一种是画本身的。
语言上的反馈很简单,跟孩子一起看看他的涂鸦,分析其中的内容,夸奖好的部分,睁眼说瞎话,放飞想象力,想必这点我不说大家也都有做。
另一点更重要的反馈,就是画本身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画完一幅画自己都能觉得特好看特有创意,自己特别牛X,这对他的鼓励是非常大而且真实的,这样你夸起孩子的画来也不用那么心虚。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能让只会画圈的孩子画出一幅美美的画......
第一步是规定主题:要有目标才能发展进步,在画画的一开始规定一个主题,这次的涂鸦就有了意义。
主题可以孩子自己想,也可以你帮他想,看到的,经历的,感觉的,都可以作为主题,甚至告诉孩子需要画一幅有五种颜色的画,这也算是一种主题。
第二步是提供素材:
素材的选择有很多,不要拘泥于笔和纸的形式,手指和脚掌、橡皮泥、泡泡水、纸胶带、洗碗海绵、一次性杯盘,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画。
在纸上剪出镂空的图案做镂空画、在水盆里滴甘油再滴上颜料做水浮画、在KT版上用笔雕刻再涂上颜料做拓印画,类似的例子这篇不展开了,大家网上搜一搜很容易找到各种创意。
特别说一句如果想最终的画面效果漂亮,最重要的是颜色不要太多,颜料尽量别两种以上混在一起,每个颜料一支笔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步是做成作品:
这一步是最考验家长功力的,就是做最后的收尾和修饰,否则每幅画看起来还是差不多的乱涂,最多也就是好看一点的乱涂。
你可以用纸剪一个花瓶,贴在孩子画的花下面。
或者用一些彩色小纸片,让孩子给画做最后的点缀。
你甚至可以把孩子的画剪下来贴在棒子上,做成一个彩色棒棒糖。
这一步其实也是对孩子这幅画的引导和总结,记得要切合一开始的主题。另外重点是让孩子感觉到:哦,原来这样做我的画还能更漂亮。
最后一步也很重要,就是帮孩子保存好最终的作品,有条件可以做一面作品墙,这种直观的成就感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如果觉得准备材料太麻烦,做成作品太费脑,其实也有简单的办法,干货写完了,最后推荐一个家庭美术课程:Hello爱豆家庭版创意美术课。
这个课程包含制作视频和全套材料,小一点的宝宝可以家长先学了再教给孩子,大点的可以直接照着视频做,丰富的主题和材料就能帮孩子做出很漂亮的画,非常有成就感。
举几个例子:
《我喜欢跳舞》
米罗艺术课第1节,适合2.5-4岁孩子
材料很丰富,彩色雪糕棍,花边纸,动物小亮片等材料,可以让宝贝感受不同材料带来的触觉。在专业角度上来讲,这节课主要让宝贝们感受线条的表达。高高的伸起来的胳膊,长长的腿,都可以让宝贝们感受到线条带来的表现力。
《大公鸡真漂亮》
米罗艺术课第6节,适合2.5-4岁孩子
本节课使用羽毛、花边纸、小眼睛、超轻黏土来创作宝贝喜欢的小动物,在创作时可以真实的触摸到大公鸡的羽毛、眼睛、身体。
《盛开的铜钱草》
毕加索艺术课第4节,适合5-6岁孩子
这节课真的非常非常棒,就连我自己都忍不住画了两幅,出来的效果是中国风水墨画的效果,看起来很难完成,但其实是通过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喷洒润染”的办法让孩子通过水彩笔来实现的。孩子会在这节课里感受到触觉到视觉的变化,能亲眼看到色彩变化生长的过程,非常具有冲击力。
《苗族银饰》
梵高艺术课第5节,适合7-9岁孩子
本节课运用特别的材料:锡箔纸来表达苗族的服饰特点,运用剪、贴等艺术手法在普通的材料基础上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对孩子想象力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
看看小朋友的作品能完成到什么程度吧~
每次画完的画都可以发给Hello爱豆的老师点评,接受专业的指导。Hello爱豆课程的团队都是美术教育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而且每个成员都是有孩子的爸爸妈妈,所以做出来的产品非常符合孩子的喜好。
放两个他们的课程视频,不过这只是试看,正式课有20分钟左右:
《大公鸡》
2.5-4岁米罗艺术课
《盛开的铜钱草》
5-6岁毕加索艺术课
课程已经在微店上架,有兴趣的可以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