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介绍 >> 难忘姑父母七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
文/张华泰
这是一张拍摄于年的照片,背景是在当时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中山公园”标志性钟塔建筑的门楼;照片中的主要人物是奉化县著名的版画家“周士非先生”和夫人奉化县早期教育家“张彩妙女士”,他俩的结婚典礼在此举行。屈指算来这张照片到现在已有七十年了。如今,照片成了珍贵的永久记忆。
奉化中山公园。位于锦屏山脚下,南门入口处可眺望山巅,有一座“仰山亭”,六角形的石亭,刻有两幅对联,亭内屹立着一块石碑,刻有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题写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
记得年5月,我最医院看望久病的姑母,她虽面容憔悴拿起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然而脑子相当清晰地与我聊起70年前她与姑父举行婚礼的情景。姑母动情地同我说起:“这是她一生最隆重值得高兴纪念的一件大事”。当时参加婚礼的有县政府主要领导,双方长辈、族长、同学、老师等百余人,前来祝贺人员之多,场面隆重空前,更显得热闹,至今难言忘怀。
那时姑父年轻潇洒,身材高大魁梧,相貌气质高雅,说着一口浓浓的奉化乡音。
姑母她是个才女,刚毕业于著名的“宁波锦堂师范学校”,因我的祖父是奉化人,姑母祖籍应该属于奉化,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分配到“奉化县立二小”做了一名校长,后经亲戚介绍与解放后奉化第一任文化馆长的周士非先生喜结良缘,俩人可谓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这在奉化城里厢成为一段美好的佳话。按照解放初期来说:他俩属于学历较高的老师,更何况周家是历代“书香门第”,然而姑父待人和蔼亲善,毫无知识分子的做派,深得乡人的尊重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姑父为“周老师”,姑母为“妙老师”。
照片(1)、第一排座位左起:亲家3、亲家祖母;4、我的太祖母周氏、5、祖母毛氏、6、祖父;右1、2、亲家长辈。第二排红色括号内站着的是姑父母。自此周士非先生成了我的姑父。
姑母告诉我:她结婚那天,虽患孕足月的我母亲也去奉化吃喜酒。谁知?婚宴还未吃完,母亲就腹痛难忍。后来众亲戚戏说:“看来好像我也想从母亲肚中出来,想吃姑父母的婚宴酒,湊热闹了!”姑父急忙派车送我母亲去宁波生产,家里真是喜上加喜,不久母子平安出生。”如此说来,真巧我的生日也与姑父母的结婚纪念同日。
(2)、姑父母在年杭州西湖旅游景区合影留念。
自年—年,姑父母一直居住在奉化县城里厢芦荻弄12号老宅。自北边中山公园朝南便是芦荻弄,弄堂道路鹅卵石是从公园小溪中捞上来铺求的,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乡土风格,行走几十步转西再走十几步,门上有一个铜铃,若你碰着就会滴铃铃响起,周家主人就会热情出门迎客。
这里有一栋晚清属于姑丈祖传的中式小院,宁静的院子质朴无华,中堂里挂满了姑丈的历年辛勤耕耘的版画原创作品,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刻制版画的工具,可见他视版画创作看成自己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从年开始创作与发表作品,半过多世纪来从未放下手中刀笔。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他经历过的生活记录,尤其他熟悉百姓生活疾苦,农村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他的作品按照创作顺序,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可谓一部充满社会和乡土气息的史展。
在长辈中姑父母与走得比较亲近,姑父木刻需要木材,而且要懂得木材的性质,因此我们常常有所探讨。我告诉姑父制作木刻的木料最好的是:银杏、香椿、香樟、黄楊、花梨等。每次我去奉化芦荻弄老屋,俩人总会在中堂两边翻弄木料,以就挑出好料制作木刻,不知现在这些木料还在不在?如今可是老价钿了!
姑母自年起一直住在这座旧房子里,除长期担任行政校长之外,还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一次我受奉化木材公司之缴,作为木材检验工程师,去讲解美国松的专业枝术知识,当他们知道我是“妙老师”的小侄,一致称赞我姑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还说他的孙子辈也是她的学生。我为长辈在故乡如此受人尊敬,而感到高兴。
(3)、最近,我在奉化一家杂志上看到一组有关拆迁的的图文,其中就有姑父母的一处房屋图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芦荻弄12号。是中国著名的版画家周士非先生和教育家张彩妙女士故居。在此仅作为一种怀念吧!
(4)、姑父母家,朝南的屋前空地是用鹅卵石铺就的,特别显得古朴典雅,中间还铺就了一对公鸡和母鸡,更有一种艺术家庭的生活感觉。
(5)、南边靠墙边还有一个花坛,种了一棵牡丹花,每逢中晚春季节,牡丹花盛开满院,令人美不胜收。姑父曾戏说道:“牡丹是花中之王,芍药且是个丫头”,如此说来,姑父对植物花卉也颇有见解。
(6)、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有一张姑父和笔者、我的女儿一起的合影。姑父曾经陪同我们去他工作过的单位参观时的珍贵合影。他说起过:“他的单位原来山上修建的称为中山纪念堂,后面修建了中正图书馆,现改成总理纪念堂”。
姑父说的这些话,一晃30年过去了。他俩都早已故去,芦荻弄12号老屋也许已拆除了,然而我们家族中曾经有过他们俩位出色的长辈而感到自豪和欣慰。谨以此文怀念我的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