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发展 >> 践行四力盘州塘子边两代人接续的梦一定
“喔喔喔……”每天清晨,盘州市鸡场坪镇塘子边村的宁静,总会被松树林山上散养的生态鸡的鸣叫声打破。37岁的“鸡司令”何强枫提着玉米、麦子、豆子拌的早餐,“喔......喔......”的几声呼唤,丛林之中一群红冠金羽的大公鸡闻声赶来,“咯”声阵阵,成了大山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塘子边村党支部书记何强枫
“我们村山地多,水质好,除了配置的饲料外,鸡群还以山里的杂草虫子为食,完全是原生态饲养的鸡。”何强枫说道。贫困发生率由27.3%降到0%,年1月1日,塘子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村里致富路上的“领头人”,父亲忠骨埋深山,自己接力产业兴村,两代人的坚守让原本不起眼的小山村通过林下养鸡、刺梨、元宝枫等产业开始显山露水,实现了贫困村向小康村的转变。“回村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是父亲对他最后的心愿年,入伍八年的何强枫退伍后就被镇干部动员回到村里工作,但何强枫打算外出创业做运输、跑工程,想着凭着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本事闯出一番天地。直到年,父亲的突然病逝逐渐改变了他的想法。
塘子边村的林下养鸡基地
“强枫的父亲就是塘子边村的老主任,兢兢业业为村里工作了20多年,最后也是倒在了扶贫路上。”鸡场坪镇副镇长王祥鲲说,老主任在年查出肺癌,但因为村里的工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临终时把何强枫叫到身边,那句“回村,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成了父亲对他最后的心愿。“以前挺不理解我父亲,不知道他整天早出晚归的不着家是为了啥,但安葬完父亲以后,听村里的乡亲们说他生前的故事,我才慢慢懂了父亲要做的事情。”从悲伤到感动,从感动到理解,从理解到敬仰,何强枫毅然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并以自己的方式踏上了扶贫路。瞄准产业发展,林下养鸡为村里赚得第一桶金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之中。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见过世面,敢拼敢干的何强枫很快成了村里的“主心骨”,年12月被推举为塘子边村村党支部书记。而当时的塘子边村,还是一个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为27.3%。虽然贫困群众相对较少,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过去,我们村经济来源十分单一,家家多以种玉米为主。村民养鸡、养猪也是‘各自为战’,群众增收效果不太明显。”森林环绕、海拔高的塘子边村,适宜种植的土地少,如何走产业发展道路让群众脱贫致富,在何强枫看来,做好林地“文章”,让闲置土地“生金”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跑山鸡”养殖成为村里的第一张产业“名片”经过多方考察,何强枫发现散养土鸡肉质鲜美、口感筋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村里的大片林地正适合发展林下养鸡产业。“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开展坡上养鸡,生态环保也不污染环境,关键是放养的土鸡肉质好,销路肯定没问题。”支委会上,何强枫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话一说出口,台下不少群众都在摇头撇嘴。何强枫说,之前村里从来没搞过大规模养殖,让百姓拿出自家的土地搞养鸡,大家一开始的态度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配合。此后,何强枫带领村支两委每天走村入户做工作,向村民解释土地入股搞产业的好处。“当时群众最担心的,就是没有大规模养鸡的经验,土地流转出去后也怕挣不到钱。”无数次的走访后,何强枫渐渐摸透了百姓的心思。“大伙想想,光靠咱们村的那几亩地一年能挣几个钱,把咱们的土地整合到一块,挣的钱咱们年底分红,大伙还能在养殖场里务工,两头拿钱,这不比种地好多了。”院坝会上,何强枫的一席话逐渐让村民们渐渐放下了疑虑。养殖场办起来,请县里的畜牧专家到村里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又勤向周边养殖能手“取经”,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努力学习成为“养鸡专家”。发展到现在,塘子边村养鸡场已经实现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方式,鸡舍也由最初的32个扩建到现在的50个,养殖了余只土鸡。“一只鸡能长到4斤半左右,每斤能卖到18到25元,比市面上其他鸡肉贵一些,但订单依然是源源不断。”产业越做越大,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通过与3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户年均增收元,解决就业6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多产业共同发展乡亲们要在小康路上走的更远鸡饲养得好,销售也跟得上,村民对林下养鸡产业有了信心。何强枫又“趁热打铁”,通过“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以本土生产能人为带动,划定了反租倒包责任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截止到现在,塘子边村有6户产业大户,所发展的产业有刺梨、核桃、精品水果等,种植总面积达多亩。另外还涉及鸡、牛、羊、胡蜂、石蛙等养殖业,每年创产值多万元,解决近人的就业,每年直接和间接为农户创收60万元以上。
养殖基地内产出的鸡蛋颇受市场欢迎“空壳村”成为了历史,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70余万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增收项目不断增多,塘子边村成了当地人人羡慕的富裕村。“这是我父亲的精神延续,更是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巨大动力!”谈到下步发展规划,何强枫觉得,既然被推上了“舞台”,自己就要一直把塘子边村的致富“戏”唱下去。“林下养鸡规模很重要,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发展集水果采摘、垂钓、休闲娱乐、农家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带领全村的父老乡亲在小康路上走的更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捷杜延卿
编辑章虹
编审闵捷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