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山东金融文学想起幼时村子里赊小鸡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2/10/21 8:58:46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文/李炳锋

在一个清冷的夜晚,刚要入睡的我,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自己的合作伙伴,携着几千万融资款跑去国外了,让我帮着他拿个主意。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半小时之后,朋友赶来了。在浓黑的夜里,我只能劝慰安抚他,让他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一定要注意身体。

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没了困意,就胡思乱想起来,想着想着,就想起幼时村子里赊小鸡的事儿。

那时,每到麦收时节,街上总是活跃着一两个赊小鸡的外乡人,操着浓重的似懂非懂的口音。赊小鸡是民间的规则,先拿走小鸡,记上账,等秋后再来敛钱。

印象最深的是,赊小鸡的人总把那辆笨重的自行车停在我家东侧的大槐树下,用一拃多高的围席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把活蹦乱跳的鹅黄色的小鸡圈在里面,叽叽喳喳地叫着,拥拥挤挤的煞是好看。鸡的主人会撒下一把开水浸泡过的小米,用嘴发出咕咕的叫声逗着小鸡儿,它们会变得更加欢快。乡亲们听到小鸡欢快的叫声,也同样迈着欢快的步子从各自的家里赶来。为什么挑鸡?主要是怕赊着公鸡,只吃食不下蛋。三奶奶是挑鸡的行家,她挑的鸡十有八九是母鸡,所以每当有来赊小鸡的,四邻八舍的总是喊她到场。三奶奶挑鸡方法有几种:一是先用左手轻轻攥住小鸡,右手托一下鸡的屁股,就知道是母鸡公鸡了;二是左手提着小鸡的双脚,看鸡向上回脖的程度,如果回的大就是母鸡,回的小自然就是公鸡了;三是让小鸡在地上跑一跑也能看出公母。用以上的办法挑出的鸡就八九不离十了。有一次三奶奶到外村走亲戚,在村里待了多半天的赊小鸡的人要走,可把母亲急坏了,她一边劝着人家再等一会,一边让我到村头去迎三奶奶。等呀,盼着,终于看到她那步履蹒跚的身影出现在村东的桥头上,母亲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三奶奶很快就为我家挑好了鸡。那一年我家小鸡的成活率很高,且大多是母鸡。

秋庄稼收完,赊小鸡的人会准时出现在村里。只见他背着一个大大的黄书包,手里拿着上下翻动的略显陈旧的记账本,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名。用的还是那支油乎乎的圆珠笔。赊鸡人的身后总是跟着一群穿着破衣、流着鼻涕、脸蛋皱巴巴的孩子。孩子们会把本子上记着的一户户人家指给他,或领着他一起把鸡钱要回来。其实各家各户早把钱准备好了,不论家境如何,不论鸡的成活率高低,不论公鸡还是母鸡,钱是不会少的,从大人到孩童都认为到了秋风送凉的时节,还鸡钱是天经地义的大事。农人们心里清楚,无论如何是不能让这远道的赊鸡人跑第二趟的。有一年秋后,赊鸡人来的时候,村北头的秃头叔说家里的小鸡全死了,赖着不给人家钱,争吵声传到了大街上。本家的七八位长辈一起数落秃头叔全家,留长胡子的山角爷还重重地给了秃头叔一巴掌,硬是逼着他把鸡钱交出来。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孩子们跟着赊鸡人收钱只当是好玩,而在无形中一代代孩子的心里埋下的却是诚信的种子。

想到这些,我还是没有一丝困意。夜更浓了,窗外拉渣土的大车疯狂地跑着,吵得人实在无法入睡。我起身把卧室里的窗子使劲关严,又重新躺在床上,在明媚清晨的企盼中,不知不觉昏昏入睡。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出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9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