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前景 >> 替姐出嫁姐姐身体欠佳,弟弟与姐夫成亲,比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则信息。信息是真是假,笔者也无从得知。就事论事,聊一聊那些少见的婚姻习俗。
代姐嫁郎
说是贵州黔东南有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段不寻常的视频,一对男性青年拜堂成亲了。
视频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因为男女结婚天天都有发生,两位俊男结婚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听说。
从视频来看,一个长相俊美的小伙坐在桌前,一旁的中年大婶正在给他梳妆打扮。小伙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经过一番打扮,穿上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显得雍容华贵好看极了。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小伙今天扮演的角色是“新娘”,而站在“新娘”与大婶旁边的另一位小伙是另一位主角“新郎”。
新郎正在等待“新娘”梳洗完毕后,完成一场意义非凡的婚礼。
大家看到此处,脑回路千万别想歪了。“新娘”与新郎绝非情侣关系,他们的真实关系是姐夫与小舅子。
此时,肯定会有人疑问真正的新娘哪去了。
这场婚礼原计划有新娘,只不过真正的新娘因为婚前分娩,正在坐月子期间,不方便外出走动,又因为婚期已经选定不能随便更改。
新娘思来想去,权宜之计只能是委屈弟弟代劳,让弟弟帮忙与新郎拜堂成亲走完过门仪式。
看弟弟一脸青涩稚嫩的模样,想必内心也是诚惶诚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尚未做新郎前,先过了一把“新娘”瘾。
不得不说,别看这位小兄弟是堂堂七尺男儿,化妆后的颜值丝毫不输那些时尚美女。
虽谈不上楚楚动人,但也不失七八分中性的妩媚,待在一旁焦急等待的新郎都没忍住瞟了一眼。
可以想象举行仪式时,两个人往那一站丝毫没有违和感。若不是事先知道此事的原委,很难想象到他们是一对“郎舅”。
网友看完视频后,纷纷表示感慨,过去以为只能在戏曲演义里见到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真实的生活里。
实际上,这就是有点肤浅了。这段视频资讯真假暂且不论,“代姐出嫁”“代兄拜堂”的传统由来已久。
替兄拜堂
一般情况下,若是双方结婚那天,要是有一方遇上紧急情况,为了婚礼能够如期举行,双方会找一个同辈的弟弟或妹妹帮忙代替完成拜堂。
比如新娘有事不能举行婚礼,则由新娘的弟弟帮忙;新郎有事无法结婚,就找他的姐妹代替。
前不久,同样是被标记为贵州的铜仁,一户普通人家正在欢天喜地举行婚礼。大红蜡烛、大红喜字,时而传来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结婚的喜悦。
在亲朋好友的围绕见证下,一对新人正式拜堂结为夫妻。细心的朋友忽然发现,新郎穿着一件棕白色格子大衣,头上梳着一个长辫子,肩膀上披着一块红绸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新郎颇有艺术气息,拜完天地高堂、夫妻对拜结束后,大家才发现新郎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姑娘。
后来才知道,在新人结婚前几天,新郎因为出了一点问题无法正常结婚。
因为在传统认知里,婚期一旦确定便不能随意更改日期,老一辈人认为变更结婚日子属于不吉利的事儿。再加上新娘对新郎的感情深厚,坚持要如期举行婚礼。最终,选定新郎的姐妹代替新郎完成过门。
公鸡拜堂
弟弟替姐姐出嫁、妹妹帮哥哥拜堂的事,在现代人眼里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些都是古人流传已久的传统。
与此相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婚礼叫“公鸡拜堂”。
这种婚俗起源于哪朝哪代,已经无从考证,但它曾广泛地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群体。
话说渔民小伙出海捕鱼因为天气无法如期回家,赶巧又是自己的婚期,那么男方可以用公鸡代替新郎举行拜堂。
通常是让新娘的小姑子(即新郎的妹妹)或伴郎,手里抱着一只公鸡。在拜堂时,按着公鸡的头与新娘完成“三拜”。
一切结束后,再把公鸡的脖子上系上一条红绸,把它关进鸡笼子里,连同笼子一起放在洞房。一日三餐好生喂养,直到新郎回家后,再把公鸡放出来。
这就是东南沿海有句俗语“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的来历。
不说远了,笔者老家是东部沿海。早在30年前,我的一位堂叔成亲时就曾遇上这种情况。
当时,堂叔是一位从军青年。家里给定了一门婚事,赶巧不巧临近结婚了,上级突然来了指令任务。
一面是从军报国,一面是终身大事,两者凑到一起肯定是个人服从集体,但是婚礼的日期又不能改,最后由一位二十来岁的堂姑代替完成婚礼。
只不过没有“公鸡拜堂”那么复杂,就是新娘到家门口了,由小堂姑把新娘婶婶领进门送入洞房。
随着文明越来越开化,很多不可思议的习俗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了。
虽然在现代人眼里感觉无法接受,但它确实存在于历史,并且对维系传统社会的婚姻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各位朋友,你们如何看待“代姐出嫁,替兄拜堂”的习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