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600多年的传统工艺,老人卖了一辈子,从

发布时间:2023/2/27 17:20:21   
北京治荨麻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糖人的手艺虽然并没有失传,我们在很多景点庙会上见过。但是大多数的糖人的制作过程已经改良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糖人形成后的结果,但是关于糖人的传统工艺却渐渐消失了。在我的记忆里,卖糖人是一个老爷爷,他着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他走街串巷,家家户户的门口前打着铜锣吆喝着卖,小孩子只要听到他的声音,都会跑出来将他围堵。

印象最深的是他还有一个像是指南针一样旋转的的方盘(也有圆盘),上面画着很多花鸟走兽的图案或者写着字的,有“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只要你转到哪个,对方就会给你做哪个。那时候,吃一根糖人的乐趣必定少不了”指南针“转糖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糖人的身影越来越少,它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曾经本是属于生活的一种,如今都成为了依靠景点才能坚持下去的传统工艺。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武汉的户部巷附近的居民生活区我竟然再次看见了小时候才有的糖人。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难以想象,在这熙熙攘攘的繁华城市里,真的还有延续着最古老的传统糖人。

老人今年63岁,从十几岁就开始做糖人,从当年的一分钱一根糖人到今天涨到了十块钱,历时了一辈子的光阴,老人对糖人的喜爱赞不绝口。当附近居民和孩子将老人包围中间的时候,时间像是静止了一般,又像是回到了我的童年。他制作糖人的过程犹如许多年前,古老,传统,没有任何新意和改变,显得有一丝古板,保守,但恰好是这种一成不变的传统手工技艺,才证明了文化的意义,具有中国特色。

炉子里烧着是炭火,上面支着一口铜锅,老人说这锅已经是古董,不知道了熬化了多少蔗糖或者麦芽糖,但它却越用越坚实,虽然也越来越笨重。就像他身前的那块“指南针”旋转的方盘,陪着他经历了时代更换的风风雨雨。看到这块方盘,顿时激发了我的时代记忆,上面的花鸟走兽如此清晰,虽然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第一根糖人是什么造型了,但这一切像是穿越时空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莫名的竟然想掉眼泪。

人群里,突然钻进来一个小女孩,她转动了一下方盘上的“指南针”,我一惊,目不转睛的盯着针头,这种不知道会转到哪个图案上的过程简直太有趣了。而我小时候,最有趣的就是期待针头会转到我所想要的图案上,因此这种紧张期待的心情,使我每天站在门口等着卖糖人的老爷爷。最后,小女孩转到了一个“福“字。

老人很开心,说小女孩今后都会有福气。

众人也期待着他如何做一个”福“字出来。小锅里已经熬化了的糖在炉子上继续放一会儿,这使用时火候的控制很关键,太热就会太稀容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老人就用一个小铜勺和铲形的工具就会给小女孩做出一个“福”字来。先用油毡子在白色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福”字很快就出现眼前,待“福”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福“字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小女孩刚拿到”福“字,就馋着赶紧舔了一口。

古稀之年,老人的手上功夫仍是健朗,技术娴熟流畅,他一边制作的时候一边骄傲的跟围观的人说道:“当年,一分钱或者几个牙膏皮就能换一个糖人,这玩意儿不值钱,但孩子们喜欢。现在的孩子能看到这种(糖人),是福气啊。“

确实,他说得没错。我能再看到一次,也是福气。糖人的历史至今已有多年,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从曾经的大街小巷到处吆喝着到今天的几乎消失,糖人的传承历史能否继续下去,还真的不好说。如今,只有一些景点或者庙会上还能看到,但平日里,它几乎没有踪影。

“我一有空的时候,就出来摆。”老人笑呵呵的说着:“我还会说英文呢。经常有老外会跟我买糖人,我就学了好几个动物的英文单词。”他刚说完这话,就跟我们秀了一把他的英文单词,不禁觉得这个63岁的老人太可敬可爱了。

糖人的是旧社会的一个行业,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奶奶告诉我在父亲小的时候,吃糖人不用花钱买,而是从家里拿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就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所以父亲经常是把把家里还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被奶奶打了一顿也觉着甜滋滋的。我没有经历过拿牙膏皮换糖人吃的年代,但一毛钱就能吃到糖人的记忆足以令我美滋滋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