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图片 >> 纸短情长大爱无疆中国工商银行扶贫干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多年前,唐朝诗人李白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在四川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南江、通江、万源和金阳因大山阻隔,发展滞后,多少年来一度贴着“穷困”的标签,乡亲们盼望着早点过上好日子。
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跨越余公里,陆续与南江、通江、万源、金阳4县市结对帮扶。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特别是在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工行党委高度重视,带领全行倾情支援,仅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投入帮扶资金超过2亿元。25年来,工行名骨干力量一任接着一任干,解决了扶贫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乡亲们朝着美好生活的梦想大步前行,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拼搏奋进的动人乐章,描绘了一幅将贫瘠山区变成秀美乡村的优美画卷。
▲中国工商银行支持四川省万源市茶垭乡李家沟村贫困群众发展的黑鸡养殖产业
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年3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来自工行的郭东征、吕伯逵、荆仁、张奇、马俊胜、潘华、罗锋、赵爱华、柳杨等9名干部分别来到了南江、通江、城口县,成为工行首批扶贫干部。来自大城市的他们,被眼前贫困景象惊呆了。在给总行的报告中,扶贫干部这样写道:“平时,我们在大城市、沿海看到的是一片繁荣景象,到处是现代化,而这里的老百姓真苦,吃不饱、穿不暖的还不是个别人。”年末,三县贫困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近一半,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只有区区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
扶贫干部顾不上车马劳顿,很快投入工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行程3万余公里,跋山涉水,走村串乡,他们沉到老百姓中间,摸实情,听情况,研究帮扶对策。城口国有食品公司车间扩建、南江水泥集团技改、通达公路改造等6个项目通过总行审批,万元贷款支持为贫困县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达路”是通江第一条柏油路,到今天仍为沿途5个乡镇近10万群众提供便利,被通江人民亲切地称为“致富路”。
年10月17日,工行在“扶贫日”当天宣布实施贫困大学生招聘计划,提出用5年时间招聘名贫困大学生。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宣传工行的招聘政策。金阳籍彝族学生俄底么里杂一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多,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因为专业不是金融,她担心达不到工行的招聘条件。工行扶贫干部反复给她做心理工作,鼓励她报考,最终她成功被工行凉山分行录取。目前俄底么里杂已经成长为一名业务技能熟练的柜员,不仅带动了全家脱贫,更点燃了贫困家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截至目前,工行已招聘了近名贫困大学生,提前超额完成招聘计划。
▲在“借羊还羊”模式带动下,四川省南江县贫困户通过发展黄羊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一位群众都不能落
年,城口县划入到重庆后不再由工行定点帮扶。2年,工行又按照国务院安排,对四川省万源市开展定点帮扶。“没有哪个扶贫干部是不哭几场就能安然离开的。”谈到扶贫,工行派驻万源的扶贫干部刘欣总是无限感慨。最让他放不下的,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淳朴情谊。有一次,他在农户家调研,路过家门口的小水塘时,一不小心滑了进去,全身都打湿了。农户看到,赶紧把他拉出来,又找来自己儿子的衣物给刘欣换上。第二天一早,农户提着一只大公鸡来看刘欣,刘欣坚决不收。谁知,第三天早上,农户又把大公鸡送来了,反复3次,刘欣还是把这只大公鸡还给了农户。作为唯一一个在万源、通江两地挂职扶贫的干部,扶贫成了刘欣人生永恒的牵挂。在挂职结束回行后,他又发动亲友持续资助了20多名特困学生,凭借挂职期间的优异表现,刘欣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通江县陈家坝村与村小之间有一条山溪,每逢下雨,溪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过河。到了丰水期则更是“人从河中走,畜从水中游”。曾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的李佐英在村小任教的20多年里,只要下雨,山溪里发水,她就挨个背孩子们过河上课、蹚水回家。扶贫干部杨亮、李政等了解到情况后提出“爱心溪桥”计划。年以来,工行共修建了30余座“爱心溪桥”,极大方便了孩子上学和村民出行,李佐英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挨个背学生过河上课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广大扶贫干部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把握精准大方略,牢记总行党委嘱托,与帮扶县市干部群众甘苦与共,协调推进近百个扶贫项目,惠及贫困人口超过3万名。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脱贫攻坚才能真正破局。年起,通江扶贫干部李伟借鉴经验,摸索提出“工行+政府+村‘两委’+农户+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搬掉了产业扶贫的“五大拦路虎”:工行购买仔猪、种羊、鸡苗等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没资本”的问题;龙头企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解决“养殖难”的问题;扶贫部门立项监督,驻村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解决“监管难”的问题;农户自主申请,主动认养,解决“没动力”的问题;龙头企业兜底回购,解决“卖货难”的问题。地处“三区三州”的金阳县,位于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年,工行新增金阳县为定点扶贫县。金阳首批扶贫干部韩建设刚到金阳的时候,水土不服,连续一个月拉肚子发烧,但如今,韩建设不仅学会唱彝语的祝酒歌、留客歌,还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金阳县有古法种植青花椒的传统,韩建设发挥县里盛产青花椒的优势,用工行扶贫资金万元在马依足乡打造出亩“青花椒高产高效林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林下套种白魔芋等经济作物,每亩增收90%,惠及余人,彝族乡亲高兴得夸赞:“瓦吉瓦!”(好得很!)
在贫困山区,还有近40%的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娄可伟、顾欣等扶贫干部详细摸底,掌握大量详实数据,向总行申请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扶贫项目。年,工行捐助的“健康快车”首次开进四川巴中,为名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很多贫困患者住在大山深处,扶贫干部主动上门,打消贫困患者顾虑,协调解决往返交通等实际困难。不少患者手术复明后不禁喜极而泣。“拨掉眼雾观天下,健康专列美名扬”,一名叫朱国荣的患者写下了这样的赞美之词,这正是这群扶贫干部初心使命的最好见证。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喝上自来水。”来自万源市的聂继合老人动情地说。为解决村里“吃水难”问题,来自工行四川分行的“80后”挂职干部常艺螣和村里的党员经过40多天的奋战,建好了立方米的蓄水池。在担任万源市茶垭乡老洼坪村第一书记两年后,常艺螣选择了继续挂职扶贫,担任万源市委常委。他要看着万源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在万源李家沟村,工行派驻第一书记李兴柯专心当起了“卖鸡书记”。放弃北京优越生活的他,带着妻子和3岁多的孩子“全家扶贫”。年全国两会期间,他的扶贫事迹入选人民日报《我们都是追梦人》微纪录片并被广泛转发,有网民称赞道,工行的扶贫干部“好样的!”
如今,南江、通江、万源已经实现脱贫摘帽,金阳计划于年脱贫,4县市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工行多年来的一贯支持,是工行扶贫干部跨越公里的一贯坚守。纸短情长,大爱无疆,在创造人类减贫史上最好成绩的伟大实践中,有他们的泪水、汗水、坚持、奉献……值得永远铭记与骄傲。
▲工行支持的四川省通江县伊拉兔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成为当地群众脱贫“金钥匙”
▲四川省万源市老洼坪村贫困户简文波在工行“创业致富贷”的支持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成为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