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资源 >>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西部世界残酷
一本名为《TheballadofBusterScruggs》的书被缓缓翻开。
沿袭《大地惊雷》中荒蛮苍凉的西部世界背景,《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由六个带有寓言意味的故事组成,以平静克制的情节描摹出人生多变无常的一面,六个故事之间唯一的联系是都发生在旧西部时代的美国边境。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袭白衣的巴斯特·斯克鲁格斯骑着他的小白马Dan浪迹江湖,有神枪绝技傍身,自然不怕江湖险恶,书剑琴棋诗酒花相伴,好不恣意快活。
他来到一个陌生的郡,从团灭小酒馆到牌桌赤手空拳灭大佬,神枪手的名声从小郡不胫而走。他喜欢别人称他「西德州云雀」,云雀叫声清脆悦耳,才衬得上他的歌喉。
成为老大的压力在于,容易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一个人永远不会一直做老大。
老巴似乎从未意识到潜在的威胁。直到有一天,一个口琴吹的极为动听的黑衣人出现。
黑与白,从衣服的颜色便能看出命运多讽刺。
可以肯定不久以后,一个比黑衣人枪法更快更准的人会出现,摘下他的荣耀之冠。
「善恶终有报。」
这个故事的讽刺意义在于,宿命般的在劫难逃。
一个牛仔计划抢劫一家看起来很容易得手的银行,万万没想到遇见一位硬核的老行长,披着一身锅碗瓢盆生擒了抢劫犯。
经过审判,镇子上的人决定绞死他。就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群印第安人不知道从哪里冲出来,把人杀了个精光,独独放过了他。
年轻人的手被绑着无法自救,眼看马儿已经把周围的草吃光了……
这时候他被一个经过此地的牧牛人救下,然而这位救命恩人实际上是偷牛贼,上一秒热情地希望招募他和自己一起养牛,下一秒自己跑路留他顶罪。
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面对套在脖子上那圈粗粗的绳子,他异常平静,甚至在人群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
「若无价值,人不如鸡。」
《饭票》从头到尾充满着绝望,电影从第三个故事开始,色调转为阴郁的冷色,悲剧性的结局从开头便显出端倪。「工具」一旦失去价值,它的命运往往会被主人丢弃。
一个流动剧团的老板带着剧团唯一的演员——一个无臂无腿的年轻残疾人演员,他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依靠慷慨激昂的朗诵为他们赚到不少铜钱。可惜,《独立宣言》、葛斯底堡演说、雪莱的诗、莎士比亚的台词……并不能持续吸引底层人民的注意力,冬天来了,而帽子里的铜钱却越来越少。
一天,剧团持有者发现人们围着一只会算数的公鸡喝彩。
某一刻,我们都心怀慈悲地以为剧团可以带着他和公鸡一起上路。
然而,与河水一起湍湍流走的,除了残疾人演员,还有人的良知。
「工具」一旦失去价值,它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
掘金者误入世外桃源般的山谷,偶然间在河水中发现大量金砂。于是,他日以继夜地坚持勘测挖掘,终于找到梦想中的金矿,他口中一直呼唤的「金地先生」。
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被一名一直跟踪他的人射中。
但上帝不会善待人类那企图不劳而获的贪欲。结局反转,掘金者并没有被打中要害,他反杀了偷袭者,养好伤以后,终于尝到辛勤劳动的报偿,带着自己辛苦寻觅的金子一起离开了美丽的山谷。
掘金老头与猫头鹰的对视很值得玩味,也许他最后的善终恰恰得益于他对欲望的克制。
「无论如何,请活下去。」
全片唯一的爱情故事,这段诞生于大篷车迁徙队伍中的爱情既有劳动人民爱情的质朴与热烈,也包含女性独立成长的意味。
少女爱丽丝的出现燃起奈普对生活的期待,十五年来风餐露宿的生活让他倍感倦怠,他渴望娶妻生子享受家庭的快乐,年迈的岁月不会像自己的搭档一样,老无所依。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爱丽丝呢?从当初哥哥希望她能够嫁给自己的意向生意伙伴——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她也不置可否,可以看出来,她是个没多大主见的姑娘。
去往俄勒冈的路上,哥哥因霍乱突然去世,失去唯一亲人的爱丽丝跟随马队继续前行,与奈普的交集使她的内心生出一点坚定,可惜,这点坚定没能够抵过自己的胆怯。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往回倒一点,如果爱丽丝没有去找那只狗就不会和大部队走散,如果奈普当初把那只狗打死就好了。
用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埋下伏笔,事件与事件之间相互关联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也是科恩兄弟的编剧「惯例」。
不确定性,才是世间一切的正道。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遗体》的故事场景集中在一辆马车车厢内,五个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一个做生意的法国男人、一个皮草猎人、一个贵妇人,一胖一瘦两个赏金猎人(要将通缉犯的遗体运往镇上的警署)。他们一同乘车前往同一个目的地——摩根堡。期间,贵妇人的哮喘病发作,法国男人让马车夫停下来,但车夫充耳不闻依然一直前行,直到一处旅馆前停下。
虽然场景简单,但这个故事的信息量非常大,对白异常精彩。法国男人百般不认同老贵妇的观点、老贵妇嫌弃皮草猎人……可正如赏金猎人所言,「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死人和活人。」无论是强者或弱者、正人君子或小人、富翁或穷人、男人或女人……面对死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为任何人按下暂停键,就像这辆不肯停下的马车,讽刺的是,任活着的时候多么不同,通往死亡的路上,也是平等的同路人。
随着马车向前行驶,从黄昏暮色的暖色调过渡到夜晚阴暗的冷色调,暗示着这本就是一条通向死亡的不归路。三个人也从最初争吵不休渐渐变得平静,坦然地面对命定的结局。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为科恩兄弟赢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除了《黄金谷》和《受惊女子》改编自JackLondon和StewartEdwardWhite的故事外,其余四则都是兄弟俩的原创。
着力刻画命运的不确定性与主人公悲剧性的宿命,可以说是科恩兄弟的拿手好戏,戏谑之中弥漫悲伤,透彻的悲伤里又觉可笑,有大开大合的戏剧化成分,又不失对角色细腻幽默的情绪洞察。影片一以贯之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与残酷哲学,他们所构造的整个世界,都被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冷冽逻辑所支配着。
故事之间通过翻阅小说篇章衔接,给人以读短篇小说的观感体验。据称,出品方Netflix一开始希望将六个故事拍成迷你剧,但科恩兄弟坚持以合集电影的形式呈现。事实证明,电影的画面调色、构图等艺术美感远远胜于剧制。
值得一提的还有CarterBurwell为此片的配乐,他也是科恩兄弟的御用配乐师,自首部合作影片《血迷宫》他即参与了科恩兄弟几乎每部作品的制作。不论是传统管弦配乐、吉他乡村乐曲,抑或是北欧民俗音乐或电子合成声响,都成为他让影像画面变得更为戏谑、更具魅力的手法之一。JoelCoen给予他极大肯定,「CarterBurwell非常擅长处理相异的类型电影,讲述不同的故事。」
看完后你大抵会发现,《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的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如此残酷,是因为这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描摹,只不过略加荒诞,片中人的无常即是我们的无常,片中人的虚妄即是我们的虚妄。
至于如何面对无常虚妄的人生,活着,本身即是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