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介绍 >> 晨读丨凤鸣纸上浙江日报
方块字有谐音之美。譬如,羊年流行的“吉‘羊’如意”,到了鸡年就是“‘鸡’祥如意”。年,农历丁酉,酉属鸡,一幅《金鸡报晓》或者《石上大鸡》的年画早早地挂上中堂,迎春接福,图个新年“鸡”利。
年画中的金鸡是中国公鸡的模特——色彩斑斓,昂首张嘴,喔喔一啼,力透纸背,引人遐思……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六畜当中,其它都是四条腿,唯有鸡是两条腿,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马、牛、羊不是家家户户养得起,犬和猪可养可不养,只有鸡价廉好养。
《诗经》里许多地方写到了鸡,可见古时养鸡之普遍。“农家不养鸡,不太像人家”,是东阳人的俗语。即便是“史无前例”的岁月,鸡还是可以养的,尽管数量不会太多。时至今日,我仍清楚地记得孩提时代吟唱的童谣:“大公鸡,唱天亮,背着书包,上学堂。”“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但我不明白:摆上祭坛、绘入年画、刻上龟甲、写进诗文、纳入十二属相的鸡,为何统统都是公鸡?天天下蛋的母鸡不守妇道,学着公鸡打鸣,为何就会落下“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骂名?
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似乎没什么可说。其实不然。在古人看来,公鸡是“阳鸟”,光明使者,一啼二啼便把太阳“啼”出来了。若论功绩,非母鸡可比。毕竟,万物生长靠太阳。
鸡鸣关联着“勤奋”。史料记载,东晋军事家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同僚刘琨互相勉励,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古往今来,成语“闻鸡起舞”激励了众多仁人志士,只争朝夕,奋发有为。《诗经·齐风》有《鸡鸣》三章,首句便是“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欲令君早起而视朝”,希冀君王不贪迷妃色,勤于国政。然而,“贤妃御于君所”,良宵苦短,即便诗人心存警喻,也难使王侯早起,只得置设“鸡人”官职,专司“值班守漏,以报时更”。《风俗通义·祀典》也说:“鸡者……岁终更始,秩序东作,万物触户而出。”于是,元旦(今之春节)这一天,便被定为“鸡日”。“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荆楚岁时记》)
采用干支纪年、生肖记岁,是中国人的智慧,自古而今已成传统。古人之所以把鸡纳入十二生肖,是因为鸡有“五德”之美。《韩诗外传》说:“夫首戴冠者,文也。足搏矩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夜不失时,信也。”在动物与禽鸟中,公鸡文、武、勇、仁、信“五德”兼具,难怪被人尊为敬神祭祖之牲。
当然,鸡之“五德”与生俱来,倘若不刻意罗列,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不过,有乡村生活背景的人,耳濡目染,对鸡之品行大多略知一二。特别是对“仁”“信”两德,感触颇深。
公鸡性情骁勇好斗,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者。鸡群当中,倘有两只公鸡,鸡群就不得安宁。弱小的公鸡落败之后,获胜的公鸡虽然鸡冠带血,但踌躇满志,悠然带着一群母鸡在房前屋后觅食,安逸享受一夫多妻的幸福生活。不过,只要发现食物,公鸡便以或高或低的“咕咕”之声呼唤妻妾们前来分享,一点也不贪婪,不独霸。这份“得食相告”的殷勤或许是雄性的本能,但不是一般禽畜能够仿效的。
公鸡司晨,一如钟表。“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晚唐·李频)每到天色放亮之际,它就以啼鸣把鼾睡中的人们唤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忠于职守,从不失信。古人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扦难守固。”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难在何处?时间。试想,长途跋涉的旅人行走在深山野径中,悠远苍茫,寂寞无依,正自焦灼中,忽从前头远山重叠中传来一声鸡鸣,空落之心瞬间变得踏实。毫无疑问,这一“空谷来音”让古人喜出望外,但要数北宋诗人梅尧臣的感触最深。要不然,何以留下“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千古美词。
现代社会,地球是以“村”命名的。而在古代,过了这个村,便往往没有那个店,“未晚先投宿”也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从时间上分析,梅尧臣的“一声鸡”当属“未晚”。让人不解的是,白天没见公鸡睡觉,到了夜晚,是不是睁大了眼睛痴痴地等着时辰的到来?
果壳网主笔、科普作家瘦驼对动物世界颇有研究。他说:鸡脑有一个小小的腺体叫作松果体,能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物质。它受光线控制,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才会分泌褪黑素。一天之中,当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公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农耕社会的夜晚是静谧的,公鸡按时作息,暗夜先觉。但在战乱岁月,声音和火光都会惊扰公鸡,“夜半啼鸣”便成为战争凶兆。(《鸡,为什么要叫》)由此,我们才懂得《半夜鸡叫》的荒诞不经,也理解“风雨如晦”的丰富内涵。
鸡鸣充满田园情趣,是乡村永远的歌谣。“把酒话桑麻,醉卧听鸡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雨里鸡鸣一二声,竹溪村路板桥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每每读着这样的诗歌,就会让人想起柴门小院、飘渺炊烟,想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哪里还有鸡鸣呢?有人回答说,无论城乡,大约还有三个地方能听到:一个是手机彩铃,一个是叫早闹钟,剩下的就是电视剧《乡村爱情》了。此话虽说有失偏颇,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乡村边缘,城市郊区,养鸡场不是没有,但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产蛋工厂而已。居民小区是一律禁养的,倒是偏僻村落,偶尔可见一两户养鸡农户,但因为他们重实际,一般都不大喜欢只吃粮不下蛋的公鸡。除非家中有事,要用公鸡敬神祭祖,不得不提前一年备养。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凤凰是民间传说中一种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在“血统”上也与鸡近缘。或许,凤就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野鸡。据《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凤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但凤只出现在神话中。回到现实中来,能够与人类为伴的,只有活蹦乱跳的鸡——人世间真实的凤凰。
养只雏鸡听凤鸣,丁酉报晓春意浓。鸡年来临,在纸上听听悦耳的凤鸣,也是现代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救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