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燕侣莺俦,意思是相爱的青年男女。人生得一良伴,夫复何求。且来看看滇东南彝家青年男女如何谈婚论嫁。

彝族的婚俗五花八门,小编虽不能穷尽,但可以罗列几个滇东南彝族极富民族特色的的婚俗供看客赏玩,算是抛砖引玉,希望以此与各位交流探讨。

彝族的婚俗大体分为准备、成婚和婚后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为媒说、传槟榔、生肖八字测算、订婚过礼、确定结婚日期;结婚阶段为送礼、新婚姑娘哭嫁、接亲、拜堂、闹房等;成婚时要举行宴会,答谢帮忙办婚事的亲朋好友,然后新郎新娘一同回新娘后家举行回门礼。婚礼总体思想主旨是一致的,但各支系之间也有差别。下面,小编介绍一下滇东南文山各地彝族斑斓的婚礼习俗。

砚山县阿舍乡的彝族花仆拉人,青年男女婚恋比较自由。花仆拉人的寨子一般都有专用的恋爱场所——“闲房”。夜晚,成年的花仆拉青年男女都会到“闲房”中去谈情说爱,选择意中人。这种“闲房谈情”,多以吹响篾、巴乌相约,然后才到“闲房”中交心谈情。如有了相爱的意中人,女子便会装作做活计的样子,随意中人到男方家住上一晚,次日早晨起来后,主动给男方父母端水洗脸,与此暗示男方父母,她同他们的儿子已有婚约。之后,男女双方又一起到女方家,男子也主动帮女方家做一些挑水、扛柴之类的劳动,即算是正式订婚了。花仆拉人这种“闲房谈情”的婚约恋爱方式,没有一点父母包办的意味,结婚用的聘礼也很少。不少父母直到儿女到家里暗示婚约时,才知道自己的女婿或儿媳是何人。

麻栗坡县董干镇花地坪村一带自称呃稿的花彝人,旧社会有一种“牵牛做媒”的习俗。做媒的人要从男方家牵一头牛到女方家说亲。媒人到女方家时,刚开始的两天,不得与女方家的人随便说话,只管整天赶牛上山去放牧。直到第三天,已两天沉默寡言的媒人,才开始同女方及其家人说话,并正式提亲,若女方及其家人同意,便开始杀牛办酒席,牛肉除媒人留一只腿带回男方家外,其余都给女方家作宴请亲朋好友用。花彝人平时办事杀鸡比较随便,但婚事杀鸡却是禁忌,因此,花彝人结婚的所有过程都不杀鸡。

广南县彝族中,有种别有一番情趣的“偷鸡提亲”的习俗。寨子里未婚的青年男子,如果心里有了意中人,要去提亲时,可随便在寨子里抓一只鸡去,无论抓的鸡是谁家的,主人不但不生气,还觉得是在帮别人撮合婚事,因此很乐见其“偷”。

富宁彝族有一种用红布、红公鸡订婚的习俗。彝族青年订婚时,送给女方家的礼物中,一定要有两尺红布,一对红公鸡。再加上糯米20斤,豆腐1包,酒、肉各16斤。结婚前,男方要将做好的柜子、衣裙、银饰作“回妆礼”送到女方家,同时再送一次与订婚时至少等同数量的酒、肉和礼金。礼金多者不限,但尾数必须是2,如6元2角、50元零2角、元零2角等,意为成双吉利。接亲之日,女方除了要返回男方送去的“回妆礼”外,女方父母也要赔上一些嫁妆。新婚女首到男家,一般都要在天黑以后才能进门,进门后也不拜堂,次日黎明就返回娘家,直到第6天后,背上一背柴到新郎家,才正式住下来。

麻栗坡县彝族中,旧社会有一种“鸡血涂手”的离婚礼,形式既简单又特别。男女婚后感情破裂,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离婚要求,双方都同意离婚时,就举行“鸡血涂手”离婚仪式。正式离婚之日,男女双方各自将父母请到村边树林中的一棵大树下杀鸡。鸡杀死后,双方父母一起将鸡血涂在离婚男女两方的手上,并宣告婚姻关系到此终止,待在树下吃完一餐饭后,各自离开。这种“鸡血涂手”离婚的含义,是男女双方相互伤了感情,不能再继续维持婚姻关系了,因此,请双方父母一起来树下杀鸡涂血作证。

西畴县彝族青年男女恋爱确定婚姻,要请人杀鸡做媒,交婚礼钱物。旧社会,交的婚礼钱、礼物比较重,男方一般要用3头牛作为礼金送给女方家。娶亲之日,男方用白布先牵两头牛到女方家,女方父母则要回送一匹布给男方家,男方才又送去第三头牛。女方若无布可送,男方家也就不再送第三头牛了,算作两相抵消。青年男女结婚后,若夫妻生活不和睦要离婚的,也有一种“破竹筒饭离婚”的习俗。男女双方都可以提出离婚要求,但需得到族长或寨老的同意,并举行“破竹筒饭离婚”仪式。离婚之日,男女双方于两家之间的中间路段,在寨老或族长的主持下举行“破竹筒饭离婚”仪式。双方无孩子的,就将结婚时男方牵牛用的白布撕作两半,各执一半为凭。若双方有了孩子,则用一节装满饭的竹筒,请寨老或族长劈成两半,让双方各拿一半给孩子喂饭,便算是结束了婚姻关系。孩子吃完饭后,离婚的男女便各自跑回到家,意思即表示谁先跑回到家,谁就会先找到新的伴侣。

广南彝族孟武支系青年男女结婚,男女两方都以对歌迎送。新娘从出娘家门开始,路上同陪娘一起,不论路途远近,都要由男方家派来接亲的人背起走路,双脚不得落地,直到男方家为止。为使新娘脚不落地,路途远的,新郎家都要多请一些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轮流背新娘和陪娘。新娘接到家后当晚,新郎新娘都不能休息,要陪同客人饮酒跳舞。新娘回门时,新郎家的人才在家隔出一格房间,让回门归来的新娘新郎住。新娘出嫁路上脚不落地,意取一个“净”字意,表示新郎干干净净地娶到一个新娘回家。

在丘北、砚山、广南等县的彝族中,有出嫁的姑娘“哭嫁”的习俗。姑娘要在出嫁前一两天晚上,要向父母、哥嫂等家人及亲友哭诉难舍的离别之情,倾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哥嫂的抚育之情,向家族姐妹述说难分之意。同时,姑娘的父母、嫂子、家族姐妹也会陪哭回诉,同样倾吐一些难离之情,并向姑娘提出一些婚后持家的希望和要求。一些在娘家与父母和家人关系处得不好的,或是自己并不愿意的包办婚姻,哭嫁的姑娘就会哭得更加伤心,并借机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即将出嫁的姑娘若不“哭嫁”,还会被视为无情的人而被人指责。广南县一些地方的彝族姑娘“哭嫁”时间较长,出嫁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其间,即将出嫁的姑娘由其哥哥背到直系亲属家中一一辞别,有些还会在直系亲属家住上一两天。

在丘北县彝族阿细(西)人姑娘出嫁之日,临出门前,女方的家人要同男方派来接新娘的人对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歌。对歌由女方家人先开头,内容大都为谦词,主要说新娘在娘家时的人品素养、循规蹈矩和劳动情况,多说一些新娘在娘家时的缺点和不足,希望嫁到新郎家后,多给予教育、帮助和引导,有做不好的地方要多包涵。男家接亲人回对的歌,则多为对新娘及其父母家人的赞美之词,说新娘如何漂亮美丽,如何勤劳贤惠,明理有孝;说新娘父母对女儿教育有方,含辛茹苦养育出了一个好女儿,感谢给男方家送来了一个好媳妇等等。

阿细(西)青年结婚的当晚,其他村寨的同支系青年男子,都会相互邀约去新郎家通宵达旦地跳舞对歌,名为“找酒喝”,实为找女青年唱情歌,寻找意中人。也有的是对古歌的,通过对歌相互拷问对方对古歌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回答不出的,就会以谦虚的态度要求对方解答,对方也会认真地把答案相告。有连续几个问题答不上来的,答不出的一方就会以婉转的方式认输,进而结束对歌。对歌一般在月琴、二胡、笛子等伴奏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圈拍手跳舞,边跳边唱。唱跳得太疲惫了,就坐下来继续对唱。夜间,主人家要给外村来“找酒喝”的人供上一餐夜宵。近村来的人到黎明就会离去,远村来的则要到次日吃过早饭后才离开。

在文山市的一些彝族中,有一种戏弄新郎新娘共抬一桶水的习俗,常让人看了捧腹大笑。新婚第二天,新郎的陪郎会邀约一帮青年小伙子,以一根2市尺左右长的小木棒,“逼”新郎新娘去池塘中共同抬一桶水回家,烧水给老人和长辈们洗脸洗脚。抬水时两人不得一前一后相互跟随,而要面对面地横抬起装满水的水桶走路。由于抬水的木棒很短,而且要并排走路,两人很难配合,常常会把桶里的水晃泼出来,弄得新郎新娘的新衣裳到处是水而狼狈不堪。这种近似“恶作剧”的捉弄方式,常引得围观的人开怀大笑,使新婚之日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

不过,这些婚俗正慢慢消失。近些年来,随着年轻一代知识文化的迅速提高,加上外出打工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传统的民族习俗已不再讲究那么多的仪式感,在民族交融的大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思维和习惯正慢慢改变,彝族的这些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婚姻风俗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再也见不到原汁原味的彝族婚俗仪式了。

本文参阅自《文山彝族与历史》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5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