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介绍 >> 书画界十句最误人子弟的歪理邪说闻是艺术
《华人首富李嘉诚》钢笔画(年作)
书画界十句最误人子弟的歪理邪说
文/李丛
第一句:名气越大就越厉害
不可否认,对于书画家来说,名气当然非常重要,但名气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有的靠实力,有的靠宣传,有的靠炒作,甚至有的靠诈骗。因此有的书画家的确名副其实,也有的徒有虚名,此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同日而语。
《花鸟画家李苦禅》钢笔画(年作)
第二句:官职越高就越厉害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官本位”,因此只要书画家当了官,黄袍一加身,身价和作品润格便随之大增。自古以来虽然也有不少身居要职并且艺术造诣颇高的书画家,比如齐白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黄宾虹(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悲鸿(中央美院院长)、林风眠(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傅抱石(江苏国画院院长)、李可染(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关山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赖少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以上诸位确实都是货真价实、无可争议的大师,但在这个泥沙俱下的社会中,滥竽充数者同样大有人在,因此应该客观来看待书画家的头衔,不能太过绝对化。
《山水画家李可染》钢笔画(年作)
第三句:尺幅越大就越厉害
当今极其流行创作大尺幅的作品,其实这也是为了在参展和评奖时让作品更容易博取眼球,从而引起评委和观众注意的一种途径,也是当今书画界的一种陋习。因此有不少人以尽一切办法将尺幅弄得大得吓人为能事,而实际上艺术份量却是极其苍白乏味。书画艺术的高低,本来与尺幅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擅长创作大尺幅的名家大师,比如潘天寿、黎雄才、关山月,但也有不少作品虽然尺幅不大,却照样能够名扬千古的大师,比如八大山人、齐白石、陈子庄。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能创作大画当然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但绝不是评判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艺术哲人李正天》钢笔画(年作)
第四句:越逼真写实就越厉害
东坡居士有句名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句名言可谓道出了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画)一条非常重要的审美标准。作为初学者和外行人,很容易认为画得越写实越逼真,艺术价值就越高,其实这只是一种浅显的看法。当然,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凡是写实逼真的画作就一定不好,刘奎龄、陈少梅、蒋兆和、杨之光、周思聪都具备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写实能力,他们的作品照样在美术史上光彩夺目。艺术的核心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美不美”的问题,“像不像”跟“美不美”其实是两回事,“像”不等于“美”,“美”也未必就“像”或“不像”,又“像”又“美”肯定更好,但假如只是一味的“像”而缺乏“美感”,那还不如一点都“不像”却具备“美的内涵”。
《作曲名家李宗盛》钢笔画(年作)
第五句:画面越简单就越厉害
艺术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谬论:越是画得简单的就越厉害。我很想告诉说话者,请你画一个“X”和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对比一下两者的难度孰强孰弱后再做出评论。很明显,这句话应该改为:面对越是简单的对象,要画出跟复杂对象那样丰富多彩的效果和感染力,其难度一般反而会更加困难。此外,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画得不像就是抽象,在我看来,抽象应该是在具象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概括,将其最本质的特征展现出来,并且还要符合一定的美感,才是真正的抽象。
《文坛怪杰李敖》钢笔画(年作)
第六句:颜色越少就越厉害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这句话的原意是:缤纷的色彩,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因此尽量摒弃掉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审美意趣崇尚含蓄和淡雅,因此水墨画被大多数人视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但实际上,并不能说只有素颜的水墨才是崇高的,有颜色的就是低俗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朱屺瞻诸家的作品都擅长用色,也同样能在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某些江湖画家虽然仅仅用水墨创作,但依然与素雅的文人画丝毫没有任何关系,艺术品与行画之间的差距,有时看似差以毫厘,实则失之千里矣!
《国宝演员李玉刚》钢笔画(年作)
第七句:越让人看不懂就越厉害
当今之世,鱼龙混杂,当艺术行业进入所谓“多元化”之后,便发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混乱局面。比如有不少人打着“艺术”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可谓挂羊头卖狗肉,他们笔下全是一些毫无技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劣作,作品也常常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还美其名曰“独特个性”,更甚者还以当代徐渭、梵高自居,只要有人提出异议,便一口咬定是因为自己的作品太过前卫,已经走在时代的前面,才致使很多同时代的人都无法理解和欣赏,谈吐间总有满满的怀才不遇和愤世嫉俗。问题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徐渭和梵高啊?!说白了这种人大多数都是夜郎自大而已。
《足球记者李承鹏》钢笔画(年作)
第八句:花费时间越久就越厉害
画画速度的快慢与画画的质量并不一定成正比。也就是说,画得慢的并不见得就比画得快的效果更好,这要因人而论。快与慢,跟个人习惯和熟练程度也有关系。假如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画得越快反而能显得更见功力。这就像打擂台一样,面对同样一个对手,有人要大战三百回合才勉强把对方打倒,而有人只需一招就能把对方KO,孰强孰弱已见分晓。艺术品的价值,与画面的复杂程度和创作时间的长度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功力到位,只需寥寥逸笔都足以名扬千古;如果功力不够,哪怕花费数月数年画一幅画,效果也不过尔尔。这就是为什么徐渭、八大、齐白石只简简单单几笔就可以载入美术史,而某些人画一万笔十万笔都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钢琴王子李云迪》钢笔画(年作)
第九句:酒量越高就越厉害
酒量越大,画艺就越高,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酒量的大小跟艺术造诣的高低压根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些书画家确实很能喝酒,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身体因素以及爱好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不可否认,对于某种画法(比如大写意),或者某种书体(比如草书),在饮到适量(注意“适量”这个词)时,的确有可能起到激发灵感的作用,从而创作出某些平时在正常情况下还无法达到的效果。但是假如在大饮特饮后再去创作工笔画,或者创作小楷《心经》之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事实证明,很多在喝酒后创作的作品,当时看似激情澎湃、魅力四射,但等酒醒之后才发现诸多地方根本就缺乏推敲,错字漏字的情况也层出不穷,说白了当时那种快感仅仅是因为被酒精蒙骗了双眼和自身的判断而已。假如酒量越大艺术造诣就越高的话,那么任何酒鬼只要拿起画笔便都是艺术大师了!
《弘一法师李叔同》钢笔画(年作)
第十句:越低调就越厉害
从事艺术的确需要苦行僧般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住名利的诱惑,还要保持为人的低调。但低调并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孤僻自闭,很多人整天把自己关起门来,妄想只要闭关修炼,总有一天就能一鸣惊人。而事实上,你本来的技术水平就非常一般,眼界非常有限,人缘也非常糟糕,你的优秀和过人之处,很有可能是靠自己幻想意淫出来的,你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眼界、见识乃至心胸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限制了艺术高度的发挥。除了对书画本身技巧上的训练以及博览群书之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到各种博物馆和美术馆看展、参展;甚至外出游历、写生、识人等等,都是艺术家整体修养的必修课。优秀的艺术家必定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基础,那些闭门造车者,不但很难出成就,还很有可能最终将自己变成一个傻子或疯子!
作者:李丛,广东澄海樟林人,职业画家,擅长国画公鸡,现为《艺术中国》驻广州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