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狗尾草远去的广播声

发布时间:2022/8/17 18:48:0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作者简介:狗尾草,刘迎利。陕北吴堡人,已在纸刊微刊发表各类文字一百多万。

远去的广播声

七十年代,农村有线广播普及,家家屋里有广播,坐在炕头,就能知道许多大事,比如尼克松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氢弹试验成功,等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县上的事情,公社的通知,都能通过广播知道。广播,成了农民朋友倾听世界和国家声音的工具。虽说那时有半导体收音机,但没见过谁家有,只听说,像听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那么新鲜。

广播的外形很简单,扁圆形的喇叭样,直径如老瓷碗口那么粗,头大,屁股小,屁股上有一块圆圆的小磁铁。身子上连两根铁丝,一根从空中来,长长的,长得没尽头,另一根短短的,只有两米多,连着地面,栽进土里。

广播里的声音肯定是空中的那根铁丝带来的,我小时经常爬到枣树上摸空中的那根铁丝,手一摸,微麻微麻,赶紧离开,以为铁丝里有电,怕电死。不敢摸。听该没事吧?把耳朵凑近铁丝,想听里面是不是有人在说话,唱歌,结果是什么也没听到,只听到铁丝里翁翁的声音,声音非常小,小得几乎听不见。太奇怪了,这么个碗大的东西会讲话会唱歌,里面到底藏了多少人?藏得下吗?不吃饭不睡觉?我曾想了好多回,都没想清它的底细。

有的农民朋友把广播挂在门窗上,有的挂在墙上。我们家的广播就挂在奶奶家的土墙上。一到早晨6点半,《东方红》的歌声就从广播里唱出来,一到中午十二点再唱,下午六点半再再唱,一天唱三回,从不歇嘴,不嫌累,不嫌单调。早上六点半一唱,我们赶紧穿衣服,准备上学去,中午十二点一唱,爷爷出山放羊,下午六点半一唱,晚饭开始啦。《东方红》是开首歌,歌一完就是:xx县广播站,今天第x次播音,全县人民好,下面是国际新闻。国际新闻一播完,中央新闻,县上新闻,最后唱《国际歌》,《国际歌》一唱完,广播就休息啦。有时,公社有什么通知就接着通知。我最早会唱的歌:《东方红》《国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就是从广播里学的,广播是教我唱歌的第一位老师。

说起广播里的《国际歌》还有一趣事。我们村里有一位年岁大的没牙老太婆,逢人就问:广播里天天唱《公鸡歌》,怎么不唱唱《母鸡歌》,母鸡下蛋没功劳吗?她一问,被问的人就笑,接着对她说,不是《公鸡歌》,是《国际歌》。她说,对,对呀,就是《公鸡歌》,我没听错。

这件趣事在我们村子里老少皆知,成为闲谈趣话。这个老太婆始终以为《国际歌》就是《公鸡歌》,不管别人解释多少回,她到底没弄懂,不然不会一直问,直到她去逝。

随着时代进步,八十年代,村子里出现了黑白电视机,单卡双卡录音机。电视机不是家家有,个别农户有一台。一到晚上,有电视的农户家挤一窑看电视的人。小孩子大呼小叫要看动画片,老年人坚决要看晋剧,老年人争不过小孩子,只好跟着看动画片。电视屏面一会清亮,一会雪花飘飘,有人喊信号不好,有人爬到脑畔上转天线。脑畔上的人问:好了没?窑里的说:好了,好了,不敢动了……。

年轻人穿起喇叭裤,留长头发,戴墨镜,打着口哨听录音机里的歌声。收音机不再像国际新闻那么新鲜,几乎谁家想有谁家有,几十块钱买一个,老头们喜欢捧着收音机听新闻。这时,广播停播了,广播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再听不到广播声音。人们解除了广播,广播从窗上墙上被请下来。好奇的孩子把广播屁股上的小磁铁卸下当玩具玩,吸大头针铁钉,一吸吸一身,很有意思,看不见,摸不着,哪来的力量呢?

现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一排排崭新水泥房,门面贴雪白雪白瓷片,整齐美观。村委会办公二层楼的脑袋上,座一只银灰色的大喇叭,有什么事情,村主任在大喇叭上喂,喂,村民同志们,逐一通知。方便,简洁,声音宏亮,所有人都能听到知道。大喇叭比广播的声音高得多,宏亮得多,气派得多。

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没见过广播,听不到广播声音,广播成为时代的休止号。

几十年过去,如今,回想起广播的声音,依然亲切难忘,仿佛羊出坡时,爷爷戴着草帽放羊去,仿佛《东方红》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来,响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1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