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一)民间童谣的选材原则

民间童谣的形式与内容都极为丰富,但对于儿童来说并不是所有童谣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像一些内容低俗、文字晦涩难懂的民间童谣不应被使用。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民间童谣才是语言教育活动的最好选择。教师在选择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民间童谣时,需要考虑3个原则:

(1)生活性

在选择民间童谣教学时,理应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情况,选择儿童比较容易理解的童谣,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有关社会生活的认知,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表4-1中的《十二月花》《劳动歌》、《小脏手,长指甲》等,花期、花的种类、劳动的过程、卫生习惯,都是跟生活有关的,教师选择此类生活性强的民间童谣,可以传授幼儿生活经验,提升幼儿已有的语言认知。因此,教师在利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为了方便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应选择生活性的民间童谣。

(2)适宜性

1、选择正面的民间童谣

“黑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他娘扔到山沟里,把他媳妇背到炕头上!”此类灰色童谣、低俗童谣,会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语言认知的提升,对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步阶段,民间童谣语言教育活动的选材需符合国家弘扬的价值观,要积极向上。教师要选择健康积极的民间童谣,让幼儿在阳光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与成长,避免消极、灰色、文字低俗类的童谣。

2、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幼儿语言学习要遵循其语言发展的规律,教师得根据小中大班的语言特点选择适合的民间童谣。

小班,由于听觉的分析能力较差、语音准确程度不够完善、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等影响,选材偏向篇幅短小、句式简短且浅显易懂的名词、动词为主的民间童谣。如《漱口》“手拿小小杯,喝口清清水。仰起头,闭着嘴,摇一摇,吐出水。”这首童谣都诙谐幽默、浅显易懂,适合语言水平偏低的小班幼儿学习。

中班,无论在认知还是身心发展方面,都比小班儿童更进一步,因此可以选择中短篇幅与内容难度略高的童谣。如《板凳谣》“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大家来开运动会。”这首童谣篇幅不大,韵律节奏独特,中班幼儿相对能其理解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

大班,在身心发展与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更大的进步,因此在选择童谣时可以适当增加内容难度,选择篇幅较长且有助于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童谣。如《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童谣的内容难度较高,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调动数数和逻辑能力,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童谣的内涵。

综上,教师在利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需要选择积极正面、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民间童谣。

(3)趣味性

根据幼儿活泼爱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语言教育活动需要选择趣味性强的民间童谣,可以保证幼儿学得开心,从而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如“指甲长长,指甲长长,像小蛇来又像猫,小手伸给奶奶瞧,吓了奶奶一大跳。”这首童谣将长长的指甲比作“蛇”“猫”,诙谐幽默,又进行了健康教育。又如《洗手歌》“排排队,齐步走,做什么?去洗手。肥皂肥皂,给我擦擦手;自来水自来水,给我冲冲手;毛巾毛巾,给我揩揩手。小手洗得白又净,我们大家拍拍手。”这首童谣拟人化,内容趣味,且与现实逻辑相反,让幼儿觉得新奇好玩,激发了幼儿童谣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选择趣味性的民间童谣,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幼儿在玩中学。

(二)教师运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1)根据童谣特点开展教学

针对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就是“教幼儿念诵”的教育现象,幼儿园应督促和鼓励教师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活动类型进行充分利用。

语言教育活动丰富的类型,可分为专门的和渗透性的,如讲述活动、早期阅读、一日生活常规......民间童谣应用于不同的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起到不同的作用。民间童谣合理与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结合,将不再只是单纯教师讲述和带领幼儿念诵。例如,在童谣讲述活动《尾巴歌》中,幼儿有大量的发言机会,有对教师问题的回答,也有同伴之间的问答。这种活动形式,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引起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例如《小老鼠上灯台》这样故事情节丰富、内容具有趣味性的民间童谣,用到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合适。像《小手绢》这首童谣,教师可利用幼儿排队喝水的等待时间进行简单教学,还能帮助幼儿养成注意卫生的习惯。表3-1中的《睡午觉》、《小手绢》、《小脏手,长指甲》,都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教学,在帮助幼儿学习童谣时,还能获得健康知识。

在开展民间童谣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育活动的各种类型,丰富民间童谣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活动形式,不浪费幼儿空闲等待的时间。

(2)提供丰富活动材料

多媒体是现在幼儿教学的常用手段,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更是广泛应用,例如在进行《老鼠嫁女》语言教学活动时,播放一段锣鼓、唢呐的庆乐,或是屏幕放一张老鼠嫁女的图片,这样的活动导入,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提前告知了幼儿本次童谣学习的主题。

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图谱,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展开。尤其小班幼儿,好看的图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图谱可以帮助幼儿在童谣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也能促进幼儿对童谣内容的理解。比如中班讲述活动《尾巴歌》,教师打印或者绘画童谣中出现的“鸭子”“公鸡”“兔子”等动物,让幼儿观察。这里图谱便于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实物,制作一些童谣中的物体,可以制作手偶、玩偶等。在《尾巴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动物的手偶,让幼儿进行表演,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就慢慢理解了童谣的内容。

在开展民间童谣语言教育活动时,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可以帮助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3)注意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的语言学习存在个体差异,集体教学的传统组织方式对幼儿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开展民间童谣语言教育活动时,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鼓励儿童与小伙伴一起探究童谣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教师在分组协作的过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