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脱贫攻坚基层采访行清镇站韩家坝之变

发布时间:2022/12/20 10:46:05   
04:05

紧靠鸭池河,旱季愁水喝;雨季又积水,洪涝必绝收;光脚走泥路,回家换鞋子……过去,在清镇市暗流镇韩家坝村,当地人常用这首打油诗自嘲。如今,韩家坝人摆脱了看天吃饭、靠山觅食的困境,路宽了、水通了,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迸发活力?是什么让个村子发生巨变?冬日里,记者走进韩家坝,探寻实现这一变化的根源。

环境之变: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出门都是硬化路,吃水就拧开水龙头,办事直接去村办公楼,村里有事大喇叭一喊,大家伙儿都听得到……”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周尚菊最有感触。

对以前的韩家坝,周尚菊记忆犹新。“家里到学校那条土路,一到下雨天都是泥。家里娃娃懂事早,上下学怕把鞋子踩脏,都脱了提在手上,打赤脚过泥路,到了学校门口、回到家门口洗干净脚再穿上鞋。”周尚菊说,韩家坝几乎全是坡地,虽然紧靠鸭池河,但因为山坡落差大,她要走几里山路才能挑回一担清水;地里种出的辣椒,因交通不便,要步行一两个小时背到邻近乡镇售卖;家里遇到点事需要找村干部,只能到村支书家里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人,因为村办公场地破损严重,“晴时大树下、下雨支书家”是常态。

本以为韩家坝会一直这样,没想到,随着驻村干部进驻、一项项帮扶措施实施,村里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群众工作中心拔地而起,村综合楼提升改造,驻村工作组出资安装无线喇叭,群众办事议事有了阵地,向心力越来越强;村子通往外界的20公里道路全部实施水泥硬化,10个村民组实现组组通公路,建成4条机耕道共计6.9公里。路好了,大多数村民家买了电动车,有的还买了小轿车;安全饮水工程管网实现全覆盖,村里安装上太阳能路灯,设置30个垃圾收集点……村民开始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便利的配套服务设施,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

另外,曾经困扰韩家坝人多年的洪涝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韩家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鹏说,每逢雨季,山上汇集的水流湍急,韩家坝排涝设施跟不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仅年夏季,全村受淹田土就达亩左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组积极协调,在上级各部门的帮扶下,目前,韩家坝已修建1.5公里长的排洪沟,只等最后的配套工程完成,便可有效缓解韩家坝的洪涝灾害。

韩家坝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变。修建排水沟需要占用周尚菊家的两亩多地。“你们先拿去用,赔多少以后再说。”她二话不说就把土地拿了出来。有人问她“不怕吃亏吗?”她说:“党和国家帮了咱们这么多,从未让咱们吃过亏,相信党、跟党走,才有今天。”

思路之变:家门口也能谋出路

出门打拼十年后,村民李永国和妻子选择返乡创业,在家散养起两百多只土鸡。

“以前外出打工是没有别的法子,现在回家养鸡也能养出门道。”李永国说,之前,他在浙江的一家相框厂里做工,每月能赚上四五千元,比起在家种庄稼的日子,自然是好过一些。可落叶总要归根,家里娃娃要读书,老人得照顾。回来后,看到家乡变了模样,他打心里高兴,并找到了未来的出路。最让他振奋的,是建设场面火热的肉鸡养殖基地。

每天到工地转转,李永国跟项目负责人熟络起来,也从他那里听到好多“大数字”——入驻的企业是清镇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入驻清镇十多年来,已累计上市肉鸡余万羽,合作农户累计获利3亿多元;新建设的韩家坝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占地多亩,规划建设现代化鸡舍20栋;基地建成投用后计划年出栏肉鸡多万羽,产值超过万元……

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有一点李永国十分明确,温氏公司一直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养殖户增收。

眼看着新鸡舍即将建成,李永国也行动起来。这一次,他一改眼睛只盯着“一亩三分地”的旧习惯,把注意力投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养殖产业。凭借以前的养殖经验,加上从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学来的本事,李永国先养殖了两百多只土鸡。

“去年底回家就没再出去,今年六月份开始养鸡,现在公鸡已开始打鸣、母鸡开始下蛋,土鸡每斤能卖上25元钱,今年收入至少能有万把元。”李永国说,这些土鸡还都是“小意思”,等公司养殖基地投用,跟公司合作养殖大批肉鸡那才是“大生意”,现在先攒足经验,以后才能发展得更好。

土地坡度大多在25度以上,石漠化异常严重,酸性土壤且多为沙土……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发展传统种植业的韩家坝人注定从土里挖不出“金疙瘩”。

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韩家坝的产业结构调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引进的温氏肉鸡养殖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万余羽的规模,可以提供40个固定就业岗位和80个临时就业岗位;由贵阳市委党校引进的食用菌生产项目已经启动,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韩家坝村专业合作社同白盛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目前已进入修建大棚、培育菌种阶段,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鲜香菇斤;全村已经种植晚熟李、核桃等品种经果林亩,果树基地即将投产;年,农业部门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生猪头,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现在,一个元宝枫种植基地正在韩家坝建设。

“元宝枫全身是宝。”一谈起元宝枫产业,韩家坝村支书王林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个从西北引进的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还极具经济价值,叶能做茶、果能榨油、树可观赏,是真正的“绿色之树、生态之树、健康之树、致富之树”。去年,韩家坝一共种下亩元宝枫,今年计划再增加亩,目前已经完成土地测绘工作。王林认为,元宝枫产业将为群众增收致富带来希望。

如今,在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的帮扶下,韩家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人实现脱贫。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0元。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阳市发改委支持20万元前期经费,用于编撰韩家坝村乡村振兴规划,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在后头。现在,韩家坝人已经有了发展的新打算:利用鸭池河边的平坦地段,借助邻贵黔高速王庄收费站的交通优势,结合正在发展的元宝枫和经果林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顺应农村电商的发展潮流,让韩家坝原生态的农特产品上网“触电”……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韩家坝人不会停步!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