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鸡 >> 公鸡图片 >> 一作二闹三打人,家有小魔童,你该怎么办
这个假期听得最多的声音是隔壁传来的哭声和吼叫声,邻居家的孩子今年五岁,远近闻名的霸王,同龄孩子都不敢和他玩。
前几天暖和小孩都出来放风,龙龙骑着新买的三轮自行车在院子玩,隔壁家开始是站在花坛边玩土,看龙龙骑了几圈车,就猛的一下子冲到自行车前,龙龙吓的一拐连车带人摔倒了。
他边念我要骑我要骑,边往跟前走抢车。龙龙干脆不起来两只手抓着车不撒手。俩孩子一个往前扯一个往后拽,谁也不让谁,哇的一声邻居家孩子先哭了,越哭越来劲就是要抢车。家长都上前拉架把龙龙扶起来,那孩子还是扯车把不撒手,他就是要骑,看大人在跟前抢得更来劲。
龙龙妈看不过去,说龙龙你让他玩一会你在玩,不行这是我的车,俩娃谁也不让谁。邻居也一个劲的说自己家孩子你不应该哭,你不应该抢小朋友的车,可这宝越劝越来劲,小手拽车把,拿脚还要踢龙龙,他妈妈挡着,他就往妈妈身上踢,后期是他爸爸给他拎回去的。
难道家长只看到孩子做了什么,却没有想过孩子什么情况下才会哭才会闹?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一昧呵斥孩子的行为,却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成因“情绪”。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的反应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推断。比如说当孩子看到一个玩具,她的眼睛里闪着光快速走过去把玩具抱在手里,这时脸上是开心的笑,当去抢这个玩具时,她会用力抓住玩具,笑容消失变成紧张和警惕,你继续抢夺,她会加重手的力度,脸上出现讨厌的神情。
情绪就像一面镜子,行为就是镜子里的影子,情绪产生变化,会直接反射到动作上,身体动作表现越强说明情绪波动幅度越大
情绪长满触角,牵扯着你的身体。情绪波动会表现出喜,怒,哀,恐,慎,惧等多种形式。
中学课本有一篇文章《范进中举》范进是“科举考试”的追随者,从20岁开始每年都去科举考试,一心读书,家里揭不开锅,也要借钱考试。终于在50岁那年中了进士,当时衣不蔽体的他抱着最后一只公鸡换粮食,邻居说他中了,他认为别人在说笑。当看到榜单时,反复念了两遍,最终大喊,中了,中了,终于中了,随后昏厥在地,被水泼醒后,他就不停的大笑和拍手叫好,一副疯癫像。
这一段当时的理解是好不容易考中,还疯了,这人真可怜。现在想想看,这是由于多年的期望和失望轮番交替,范进都习惯了。如果当时是落榜消息,他还会接着考。但是接到喜讯,瞬间的喜悦让心脏超过负荷,才会昏厥后发疯。就相当于把烧热的灯泡扔进一盆冰水里,灯泡炸裂水会飞溅是一样的。
老中医曾说过我们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喜和大悲,或是大怒。情绪和五脏六腑相连,情绪稳定才能保证身体器官的平衡运转。
情绪是一条线,贯穿人的一生。从出生那刻起,情绪就伴随着我们,小时候高兴就会笑,心烦就会闹,步入社会后,通过别人的行为举止,借以观察这个人。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意识到情绪的重要。
玻璃有多碎,她就有多烦,这是第N次帮她收拾屋。姐,咋这么烦呢,我控制不了自己,上班看领导脸色,回家还受气,和他说话就像死了一样。在这样下去我会疯,只有摔东西心里才痛快。可现在越摔越气,我就像个跳梁小丑,说完开始呜呜哭。情绪的转变,让她之前的形象瞬间垮掉。
如果不是亲近。谁也不会把自己不堪的一面让人看,这样的她让人心疼却也无能为力。她和领导打招呼,领导没回应,她认为这是领导排斥。回家她说话老公不吭声她会立马抱怨。
要知道领导不回应,老公不坑声,这些都是他人的行为和动作,别人做什么,怎么做我们是无权干涉也无法控制的。与其让别人的行为动作影响自己,不如改变心态,平和下来,接受这一切。
让情绪平静下来,会发现你曾纠结的事只是你认为它是那个样子,并不是它原本的样子。所以想要拥有更好的人生,就要理清情绪,跟它和平相处。
情绪是一门终身功课,而孩童时期是情绪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身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们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发展,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和情绪交朋友。
一认识情绪,从说话开始。虽然情绪是无形的,但是它有三个好朋友“表情,动作,还有语言,所以想要孩子认识情绪,先要让她学会表达。
宝宝刚出生时你会发现,她笑的时候小手小脚在动,还会发出咿咿呀呀声。大一些时想要东西,手会指向物品,嘴里依然念叨着什么。由此可见情绪表达是自然行为,天生就会。
走路以后,活动范围变大,很多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如果他不能用语言形容出来,单纯靠手指的话,家长会拿起这个放下那个试探地给予。当你拿了好几样都不是他想要的,孩子就开始急躁。孩子的急躁源于一件物品他用手指,你能知道,可东西那么多,手指只能表达方向,并不能指明具体物品。
这时家长可以先把孩子要的东西递给他,告诉他是什么,怎么说,反复几次他在要就能叫出东西的名字了。小孩学东西快,家长在这时地勤说话,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多去引导孩子说话,从简单的几个字开始,不要求说好说多,但得明确说出要干吗。只有说出来,他才能知道自己想干吗,在干吗。
二做孩子了解情绪的‘镜子’,有一句老话叫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记得宝宝小时候,自己心情烦闷时就把她放在小床上,自己去捏电视包装的泡泡,啪啪的仿佛就能带走烦恼。等到孩子会走路,咧咧歪歪的就奔向那一堆东西,小手使劲在上面按,当时我就哭了,这宝宝是看了我多少次呀。
刚会走就无意识地拿起,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着理智处理情绪,因为孩子在出生的头几年就像白纸一样,你教什么她会什么。并且模仿能力特强,只要多看几次,就会记在心里,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做出相应动作。
三没有天生的家长三没有天上的家长,只有曾经的孩子
家长这个身份的代词是天生就有吗,人都是从孩童期进入青春期再到青年期,直至成家立业,慢慢走向老年。你小时候渴望家长了解你吗?愿意他们训斥你吗?答案肯定是:我希望爸爸妈妈了解我,别总训斥我,我可以听懂话,你们越说我,我就越不听。
其实这样的台词永远存在,当你训斥你家孩子时,没准孩子心里想的就是你曾经盼望的事。家长也是从孩子长起来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想想从前你当孩子时的渴望,那样的话处理事会变简单。
如果把人体分为内外两层,那么我们看见的行为和动作就是表面现象,可只看表面现象无法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当家长们面对一个又哭又闹的小孩时,最好定下心看看他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