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趣闻最受外国人追捧的湘菜,为何湖南人却表

发布时间:2023/2/23 15:53:28   

Steamspy在年的数据显示,《绝地求生》在美玩家数量全球最高,中国次之,分别为21.67%与17.64%。Winnerwinner,chickendinner(大吉大利,晚上吃鸡)的口号搭起了国际友谊的桥梁。

实际上美国社会中另有一全民吃鸡说,与中国文化渊源更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流行至今,且男女老少通吃、妇孺儿童皆宜——即是谢耳朵在《生活大爆炸》中每逢周六中餐日必吃的左宗棠鸡。

在美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左宗棠鸡”是一道最受欢迎的中国菜。从旧金山到奥马哈、从内布拉斯加到伦敦的各地中餐馆里都有这道酥脆炸鸡块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谓“中国传统美食”。

左宗棠鸡也称左公鸡,英文名是GeneralTso’sChicken(左将军的鸡)。听起来似乎与清代名将左宗棠颇有渊源,而它实际上与左宗棠没有太大关系,是由台湾湘系名厨彭长贵在年发明的。

现在欧美中餐馆里随处可见的左宗棠鸡,大致是一盘糖汁儿包裹的鸡块,提炼出最晶莹鲜亮的色泽;其一般佐以西兰花等绿叶蔬菜,配着干辣椒的红、大蒜瓣的透白,多彩又热闹。入口后酸甜味重,甜更压过酸;鸡肉绵绵的,外面炸过的酥皮先是脆,被糖汁儿泡久了就容易软塌下去。

英国厨师扶霞在这道菜号称的起源地——中国湖南却发现,根本没人听说过这道据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湘菜。实际上,中国绝大部分地方都没听说过这道菜,而且它的味道和正宗湖南菜也毫无相似之处。

国外流行,国内遇冷

彭长贵于上世纪70年代赴美经营饭店,左宗棠鸡就此一炮打响,逐渐发展至扎根于美国的近五万家中餐馆中,且慢慢扩散全球,甚至还衍生出了英式、法式、印式等版本。

业务覆盖超过座美国城市以及30,家餐厅的在线订餐软件GrubHub曾做过相关统计——通过分析其一年内,单服务于万用餐者的外送订单,GrubHub公布了排名前十的“最受美国人喜爱的中国菜”。其中左宗棠鸡高居榜首,其更获得“年全美第四大最受欢迎的菜肴”称号。

彭长贵于年在台湾去世后,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多方美国媒体还对此作了报道,美国人对左宗棠鸡之重视与喜爱可见一斑。

祖籍湖南的彭长贵是左宗棠鸡的发明者

与国外的火热一片相比,左宗棠鸡在中国的境遇却是无比惨淡。曾有几个痴迷于此菜的美国人跑到大陆制作了一部叫做《寻味左宗棠鸡》的纪录片,试图挖掘其历史根源。却不想在面对左宗棠鸡的图片时,满大街的国人只给出诸如“没见过”“不知道”“这是什么?牛蛙呀?”等的回应。

这样啼笑皆非的场景来源于中西方饮食文化本身的不同,以及各自对中华饮食解读的巨大差异。

《寻味左宗棠鸡》以记录片的形式追究了这道菜的历史

左宗棠鸡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大受追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比起猪肉,美国人顶爱吃的是鸡肉与牛肉,这或许是左宗棠鸡比同为甜味肉菜的咕咾肉在美国更负盛名的原因之一。再者,移民国家的包容特性和相对快节奏的生活,使美国许多地区的饮食习惯海纳百川,又追求方便快捷,即是融合别国口味的快餐食物最受欢迎;美式快餐就是披萨、汉堡与炸鸡为主打。

因移民历史的原因,海外中餐一直不算高端餐饮,多以小饭馆的形式出现。许多店的人均消费不足10美元,这于美国的薪资水平而言是十分实惠的。左宗棠鸡在此背景下,或可堂吃,或可盛在纸盒里打包带走,作外卖运送也非常容易。像这样类似快餐、价格友好又口味较重的食物是最容易传播的。

湖南人拒绝承认这道菜

左宗棠鸡成型于台湾,发扬于美国,在大陆并无根基,传入时就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碰壁。虽然它被归类为一道“湘菜”,但是与湘菜的主推味道全然没有相似之处。这道菜底子是淮扬菜,手法为岭南菜,另外加上了彭长贵自己的创意。

它之所以被称为“湘菜”是因为左宗棠为湖南人,它自然也被归类到湖南菜系中。传统左宗棠鸡以酱油入味,配以干辣椒,即与湘菜类似,是讲究辣咸香的。但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做法与口味的改革,早已脱离了彭长贵时期湘菜的影子,对中国人来说是正儿八经的美式舶来品。

湘菜在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

然而,与美国口味不同,国内喜吃甜口的地区本就不多。许多人吃不惯主菜带甜,吃多了总觉得腻味难解。即便是口味偏甜的地区,江浙已有糖醋小排、广东已有咕咾肉——同是甜味肉菜,左宗棠鸡一面与现有的中式甜菜口味相撞,一面又丧失了湘菜的咸辣特色,吃不出新意来,难有竞争与传播的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对美食文化、美食传统之看重与维护是非常深刻的。

据美国餐饮月刊《中餐通讯》报告,年之际,在美中餐厅数量超过了45家,其中有超过80%的店家卖着以左宗棠鸡为代表的“美式中餐”。而“美式中餐”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海外留学生来说是个雷区。

许多留学生即便听说过左宗棠鸡,也鲜少会在下馆子时点这道菜,因它自内而外都透露着一股“不正宗”、“不地道”的气息——菜系难寻,口味西化,消费主力总是外国人。

留学生们或许爱吃松鼠鳜鱼、糖醋小排、菠萝咕咾肉,甚至或许时常光顾韩式炸鸡店,但总有许多人潜移默化地将口味相近的左宗棠鸡归类为“黑暗料理”。其被认为徒有中餐的虚名,实际上是美国重口快餐文化的产物。

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的美式中餐

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左宗棠鸡也仍然没有顺利打入中国市场。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完整地接受了有着类似口味的咕噜肉和糖醋里脊,但是国人对食物的执念是自古就有的。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得益于我国的社会文化中少有对饮食的禁忌,所以不论天上地下水中,但凡是可口的,都能搬上中国人的餐桌。

因此,以左宗棠鸡为代表的洋中餐在中国与海外华人市场的低迷并非只源于口味差异,而实在是因为中国人所固有的、对饮食文化的“洁癖”——不正宗而非不好吃,是左宗棠鸡们难以打入中国市场的最大原因。

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式中国菜都持排斥态度

饮食本无高低,但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认同感与维护感是很难消除的。中国人看如今的美式左宗棠鸡,大抵就像意大利人比较意式传统披萨与他们眼中的美式厚肉面饼。

也难怪彭长贵大厨看到自己发明的“左宗棠鸡”被改良成各个版本之后要苦叫一声:“这些简直莫名其妙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