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母鸡是如何受孕的为何没有公鸡,母鸡每天照

发布时间:2024/8/12 14:02:51   

小时候,我做过一件傻事,在一个夏日里我将自己家母鸡产的蛋偷走,然后放到一个事先做好的窝里(一个小纸箱,底下铺了很多干草),盖上一件旧衣服,那时的我天真的以为,这样就能孵出小鸡。

但是,十几天过去了,鸡蛋没有一点动静,我拿起来贴近耳朵晃动了一下,听到里面有水撞击蛋壳内壁的声音,最终我打开了鸡蛋,那股臭味到现在还直冲脑门。

但是,过了没多久,我妈买回来一只公鸡,然后母鸡竟然将蛋孵化出了小鸡,年少的我瞬间就凌乱了-同样是鸡蛋,为何我尽量模拟母鸡孵蛋却孵出了一个臭蛋,而母鸡就能孵出小鸡?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开始观察母鸡和公鸡,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一个清晨,我发现公鸡行动了,我之所以能够观察到它们是因为公鸡发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叫声,这种叫声比较的急促。之后,公鸡将翅膀垂在地面上,在母鸡前以母鸡正前方°迂回的“跳舞”,还时不时的张开翅膀。

公鸡折腾了一会后,母鸡动了,原本站着欣赏舞姿的母鸡慢慢的蹲下了身体,此时,公鸡会迅速的绕到母鸡的一侧,慢慢的站上去(起初很急,但是每次掉下来,它就变慢了)。当两条腿都站在母鸡背上时,公鸡会用喙咬住母鸡的后颈。

这时的母鸡会被公鸡压得几乎贴近地面,只有尾部抬起(头部离地,但很近),此时公鸡就会将精细胞送入母鸡已经打开的泄殖腔内。这样母鸡就完成了受孕。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母鸡即使没有公鸡,也会天天产蛋?其实,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简单是因为人类即使不繁殖,女性从性成熟后每个月也会排卵,而母鸡只不过是把“每月”变成了“每天”而已。

复杂是因为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的,而野生的原鸡有固定的排卵期(每年的2-5月),而且即使在排卵期,一只雌性原鸡也就排4-12枚卵。那么,为什么母鸡会演变成这样了呢?这到底是人驯化的?还是母鸡与生俱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

母鸡产卵习性的由来?

虽然母鸡每天产卵与其祖先原鸡固定时间产卵看起来差异很大,但其实,母鸡天天产卵的习性是在原鸡那就有的,只不过,野生的条件很难满足原鸡天天产卵的需求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原鸡的原生环境说起。

01原鸡的环境

原鸡是雉科原鸡属下的鸟类,它们是家鸡的直系祖先。根据我国的鸟类学家们对我国史前鸡骸骨的研究发现,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早在距今约年前就已经将原鸡驯化成了家鸡,这比之前科学界一致认为的印度起源说,整整早了年。

无论是哪里的原鸡,它们的原生环境都高度的一致,都是以竹林为主。竹林有什么特点?树木单一化严重,昆虫量少,植物的种子也少。

02原鸡为了繁殖在积蓄力量

繁殖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的事情,因为在食物供给很难有大的改变下,怀孕的原鸡日子会过得更加艰难,所以在种群密度不变、食物不变的情况下,雌性原鸡想要繁殖就必须固定好繁殖期,这样才能相当长的时间来积蓄繁殖所需的能量。

同时,原鸡还要考虑后代孵化后,食物的丰度,显然在每年的2-5月繁殖,食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是原鸡固定自己繁殖期的原因。

03事实证明原鸡的产卵习性会随着食物的丰度上升而上升

年,印度东北的米佐拉姆爆发了一场50年一遇的鼠灾,而原因就是在米佐拉姆有一片原生的梨竹,这些梨竹需要约50年才开花。而竹子开花后会结出果实,这些果实为原本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差的竹林带来了大量的优质蛋白,这使得竹林中的黑鼠一改之前固定的繁殖期,变成了连续繁殖,从而让黑鼠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的扩张。

因此,几乎每到这片梨竹开花就会爆发一次大的鼠灾。

同样作为生活在竹林中的原鸡也是如此,在竹子开花时,它们同样也会无视固定的繁殖期,变得极具繁殖能力,因为此时的食物密度和优质性足够满足自己繁殖和后代生长的需求。

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听过“竹子开花,马上搬家”的说法,这个说法并不是说竹子开花是不祥之兆,而是因为竹子通常都是成片种植的,一旦开花都是集中性的,这会导致鼠灾的发生,所以才会搬家。

04人工驯养后,改变了鸡的食物获取方式

原鸡在野生环境下,很难赶上无视繁殖期,但是在人工驯养下,人会主动地投喂,这使得鸡不再会为了食物发愁,再加上人工驯养下,鸡半散养自己也能觅食,在这双重保障下,家鸡与原鸡遇到竹子开花一样,已经不需要考虑繁殖所需能量的问题了。

除此之外,人工饲养下的鸡,公鸡和母鸡通常分开喂养,让它们繁殖的几率大大降低,所以有了充足的食物做保障,每天产卵有利于见到异性后就可以受孕。

总结

母鸡受孕与其他的鸟类一样都需要两性繁殖,而且公鸡也会像其他雄鸟一样跳求偶舞,以获得母鸡的青睐,因为没有母鸡的配合,公鸡再强大也不会留下后代。

至于母鸡不受精也能产卵,其实不是人为驯化的结果,而是人工驯养意外地满足了母鸡打破固定繁殖期的条件,即食物充足。当然,这一点也让鸡成为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家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