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

十年鸡头胜砒霜,鸡冠越老越有毒,是何

发布时间:2024/1/12 16:32:05   
“芡叶初生绉如谷,南风吹开轮脱毂。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简短的几行诗词,写出了苏辙对鸡头的喜爱。相传,三苏之一的苏辙十分喜欢吃鸡头,也深谙鸡头该如何做才能更加美味,但可惜的是苏辙的做法早已失传,后人按照其诗辞中的做法复原,味道十分鲜美,只是不知与苏辙的原版做法是否味道一样。鸡头形态奇特,尤其是公鸡头,鲜艳的鸡冠和嗦袋能给予人们视觉上巨大的冲击。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鸡头的看法就存在巨大的差别:一些人认为鸡头有毒,万万不可食用;另一群人则认为鸡头是不可多的美味,岂能弃之?孰是孰非,未有定论。虽然古代对鸡头鸡冠存在着极大的偏见,但仍旧挡不住一些人对鸡头鸡冠这种特殊美味的追寻,有卤鸡头,烤鸡头,炒鸡头等各式各样的做法。不论何种做法,都是经过人们长期以来的选择的,都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出鸡头的美味。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美味。关于鸡头不能食用的理论大约是起源于北宋时期,一句“十年鸡头胜砒霜”更是令人们惊恐不已。这句话来源于一个小故事:相传,一位渔民出海打渔,却十分不幸地碰上了暴风雨,一条小船面对猛烈的暴风雨毫无招架之力,只得任由暴风雨袭击,幸运的是这条船并没有被暴风雨掀翻或打烂,而是奇迹般的扛过了暴风雨。而后这位渔民又奇迹般的碰到了鱼群,立刻下网捕鱼,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家中。家中的妻子看到平安归来且收获颇丰的丈夫,十分欣喜,便杀了家中养了10年的老母鸡,可谁知,渔夫在吃完母鸡的鸡冠之后,十分离奇的当场死亡。这一则看似十分戏剧性的小故事是否真实的存在已经难以查证,但这则古诗成功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打消了人们吃鸡头的想法与行为,可以说,无数的母鸡因此保住了性命。那么,鸡头尤其是鸡冠,真的含有剧毒吗?在科学技术相对较为发达的今天,这一问题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解释。科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鸡冠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用不同年龄的鸡的鸡冠以及同一只鸡的鸡冠与鸡身上的成分进行对比,得出了一个结论:鸡冠中的成分与鸡身上的其他部位组织的成分并无不同,鸡冠中的成分也不会随着鸡的年龄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鸡头及鸡冠有毒的说法是不成立的,鸡头及鸡冠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鸡头有毒的谣言被攻破,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可以大量食用吗?平日中人们所吃的炸鸡等快餐中,大多由鸡胸,鸡翅和鸡腿构成,这些部位肉多且口感较好,只剩下了大量的鸡头无人食用,导致了鸡头价格较低。因此有人会购买鸡头食用,那么,食用大量的鸡头真的会有坏处吗?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检测发现,鸡冠中的化合物含量虽然与其他部位无太大的差异,但有一项是远高于其他部位的——胆固醇的含量。在生活水平日益升高的现代,人们摄取的营养远高于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指标严重超高。胆固醇可以说是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鸡头中的胆固醇可以说是严重超标,因此鸡头可以吃,但千万不能吃得太多,适量解解馋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所言“十年鸡头胜砒霜”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不太准确,但足以体现出老祖先的智慧。从另一方面来讲,市场上所售的鸡头大都是由工业化养殖的食用鸡而来,养殖周期短,且养殖过程当中也会给鸡饲喂大量的激素及其他药物。这导致鸡的健康状况及体内的化合物含量及成分更加难以控制和了解。且其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整日以昆虫草叶为食,饮用井水的散养土鸡营养价值高。纵然是乡村散养的土鸡,也难以达到古人的十年而食标准,这个社会追求的是效率,别说十年了,就算是五年生的食用鸡都很难找。即使科学家对鸡头的营养成分进行了严格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无毒,对人体健康也没有很大的威胁性,但其中含有的大量的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鸡头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控制吃的量,不能过多,倘若导致身体负担加重或是造成其他疾病,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参考资料:《西湖二咏·食鸡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831.html
------分隔线----------------------------